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荣海  杨京 《政工学刊》2008,(10):35-36
老子的道治以“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中心,始终贯穿着和谐思想和人文理念。重新认识老子的思想精髓对改进部队管理、推动和谐发展有极好启示。  相似文献   
22.
近看新闻,电视画面闪现中国奥运组委会有关部门对"奥运礼仪小姐进行微笑训练"的镜头,不禁笑了起来,谁不会微笑,还用得着培训吗?正当我犯疑时,看到新闻画面中有的女孩笑得尴尬、笑得不自然,坚持不了十分钟,有的连脸都憋红了。我一下感叹起来,微笑要笑得恰到好处还真不容易啊!可以想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张张真诚而发自内心的"中国  相似文献   
23.
《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课程任务和近年来的发展动态,确定了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全面提高自然地理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25.
苏轼的人生坎坷、情操高尚,这决定了其艺术风格的基本性质。苏轼思想旷达,胸襟开阔,感情奔放。其论文,贵以“意”摄之,贵天才变化,重在“活”与“变”。常用“水”这个意象,因为水之无“常”无“定”的自然特征正好切合“活”、“变”的美学特质。用水之属性来衬文之姿态,体现出他对文章风格的一个基本的美学追求,即追求新意,不拘成法,率性而作,  相似文献   
26.
针对目前国内建筑自然排烟系统设备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地方标准《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重点说明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设备应用、性能分析,分析了自然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及验收阶段的衔接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国外的做法和国内的规范给出现阶段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27.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他们肆无忌惮的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的排放废弃物.地球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它频频亮出黄红牌,一连串的报复和处罚接踵而来.站在21世纪的高度,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人类开始猛醒与反思,并终于意识到需要形成全球的共识:解决全球危机的关键是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寻求并建立一种以保护地球和人类持续生存、发展为标志的人类新道德和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个全球危机的大背景下,自然伦理观的研究由实践的需要而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开展自然伦理教育,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8.
刘丰 《政工学刊》2014,(8):80-81
工作生活中,常见这么一种现象:开会集合有的干部总是姗姗来迟,完成工作任务有的干部总要一催再催,落实规定要求有的干部总要靠敲打提醒,等等。这种"慢半拍",看上去是小事,一旦积年累月成为习惯,就会渗透到许多方面,甚至可能造成大的危害,须引起重视和克服。端正态度。有的干部自认能力强、资格老,  相似文献   
29.
这也能叫床?那只是在地上搭了几块木板,木板上垫了一层牛粪,牛粪之上铺着秸草。那一夜,他就睡在这张"床"上。夜深了,他久久不能安睡。这并不是因为地铺简陋,也不是因为寒气浓重。他想到的是,这里地处深山,自然条件恶劣,走出几百米,就到了边境线,而兵团职工就常年守在这里,放牧生产,巡逻执勤。这需要怎样的一种境界支撑?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体现?他努力想找到答案。下牧区、入连队、进农家、住冬窝子、  相似文献   
30.
王颖  李明强 《国防》2013,(3):70-70
日前,笔者前往某水洞旅游,从导游介绍的一个个关于水洞的玄妙传说中,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别有洞天。然而在离景区不远处休息时,却从一位老复员军人那里听到关于水洞形成的另一版本。原来,这个水洞不是天造地设的自然奇观,而是当年"深挖洞,广积粮"时开凿的军用坑道,后来当地政府在挖掘经济增长点时,想出了把坑道开发为旅游景点的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