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推动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客观选择。一要发挥地方人才资源优势,提高民兵预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虽然不是现役军人,但与现役军人一样肩负着捍卫祖国,保卫人民的重责大任.学习理解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也同等重要。那么.民兵预备役人员该如何培养学习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并将其付诸行动呢?本期"边说边议"就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针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逐一进行探讨,希望对人武系统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维护和平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这是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据以展开的第三个基础性判断。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回答维护和平发展与有限大幅提升军事实力的关系,提升军事实力与军事变革的关系,以及军事变革的中国特色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环球军事》2010,(13):5-5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国防力量的保持和发展仅仅是为了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中国的安全。中方希望美方能够客观、理性、公正地看待中国的国防政策和中国军队的发展,要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军互信、有利于增进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事,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的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基本情况,《1998年协定书》的运作机制,我国对WP29工作的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鹏飞 《国防》2010,(1):46-49
2009年,我军四大军区共同组织的“跨越-2009”系列演习,是我军训练史上兵力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实战化要求最严,且持续时间长、机动距离远、协调保障难度较大的创新性演训活动。以跨区实兵演习为契机,深入研究部队远程快速机动道路交通保障问题,摸索特点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措施,对于加强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提高军事交通运输核心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  相似文献   
18.
路径诱导在现代交通和部队机动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传统路径诱导算法(如Dijkstra算法)具有很高的计算复杂度和搜索空间,所规划路径仅仅是数学意义上的最短路径,很难满足实际道路交通导航诱导要求.为了降低路径诱导算法的搜索空间,同时使得规划的结果更能体现驾驶人员行车偏好,提出一种基于道路网络分层的快速路径诱导算法,在利用道路网络中道路的不同等级特性对路网进行分层处理基础上,通过限制算法搜索区域达到快速路径规划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解算出导航路径中大部分是由快速路段组成,能很好地满足驾驶人员的选路偏好,路径搜索时间和搜索空间也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人民的幸福生活的内容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7,(11):58-59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29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实践中,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