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张年进  朱云忠 《国防》2002,(1):13-14
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训是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因装备、场地、人才等因素限制而造成部分课目训练落实难、层次低等问题的一种有效训练形式,它对提高  相似文献   
152.
姚宪民 《国防》2002,(11):44-45
较大规模的抢险救灾,通常由军地双方多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加完成。军分区作为当地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承担着部队与地方相互联系的桥梁作用,具有直接参与指挥本地区驻军、民兵抢险救灾行动,协调部队支援灾区抢险救灾的重要职能。为此,军分区在组织部队、民兵抢险救灾时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相似文献   
153.
杜宇新 《国防》2002,(11):12-13
抓好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仅就地方党委、政府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摆上位置,加强组织领导。长期以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预备役部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来抓。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更需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落实双重领导制度,把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预备役部队既是战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不可或缺的力量,又是平时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政权的一支重要力量。边境  相似文献   
154.
成都军区     
《国防》2002,(11):64-64
  相似文献   
155.
程开清  路涛 《国防》2002,(6):62-62
最近,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与宜昌市委组织、人事等部门联合下发了《预备役军官考评细则》,对预任军官考评的内容、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预备役团主要考核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履行预任军官职责等情况,地方重点考核政治表现、工作政绩等  相似文献   
156.
邱永,昆明市西山区土地房屋开发经营总公司总经理,于1999年底加入预备役,时任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修理营副教导员。加入预备役队伍后,邱永同志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孜孜寻求军队和企业间的结合点,为预备役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  相似文献   
157.
赵平  杨品 《云南国防》2002,(3):15-15
1999年初,一纸命令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搭挡。团长王洪碧来自野战部队,一直从事军事工作,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是拿手好戏;政委黄廷志一直在基层、师团和省军区机关从事政治工作,有很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虽然他们工作环境和任职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有一种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拼劲。  相似文献   
158.
世界各军事大国为适应新世纪军事斗争的需要,纷纷从本国实际出发,调整各自国防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搞好现役部队建设的同时,突出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整体效益以及与常备军的一体化程度,使预备役部队建设呈现出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9.
寿安 《云南国防》2002,(3):20-20
1952年初,当时的人民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了部队集体转业的决定。这一年有4个整师、11个整团,共46.5万名官兵集体转业,成为铁路、水利、建筑、林业和屯垦大军。  相似文献   
160.
加大部队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傅渤海 @郑阳 @周德华 @潘永明 @李全占 @赵闽阳 @陈凤翔 @孙连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