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建军  柯建华 《国防》2007,(6):53-5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成分多元化格局日益突显,非公有制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  相似文献   
62.
朱明江  吴小林 《国防》2007,(10):50-51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及其后备力量共同进行的联合作战.联合训练是联合作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3.
段显湘 《国防》2007,(10):43-44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兵工作质量,必须紧贴任务要求和当地实际,重点围绕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4.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就反击日本侵略而建言献策,其中建议最多、酝酿时间最长的御敌谋略,当属直捣日本的以攻为守之计.其具体作战方案,依所用兵力划分主要有四种,即分别以南洋军舰、北洋舰队、民船商船及外购军舰载兵勇远袭日本本土.直捣日本是为了改变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颇能引起国人的共鸣,有的方案甚至已为当权者所采纳.惟一旦要付诸实施,辄因困难重重而搁浅,最终都成了纸上谈兵.事实证明,只有将直捣日本之计提到积极防御的战略高度加以筹划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仅作为临战时的一种应急之策,清政府既不能于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力量予以支持,就必然会因兵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65.
野外现场维修是技术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要求根据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武器系统实际,重新的程序。  相似文献   
66.
北京某预备役防化团着眼"战时应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目标,按照"人员规模合理、训练扎实规范、快速动员集结、快速展开处置"的思路,落实人员编组,优化兵员结构,不断提高预备役应急分队建设水平。他们坚持以防化专业技术训练为重点,以落实训练教学责任制为抓手,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积极开展复杂条件下的实兵实装训练演练,为执行首都核心城区核化救援任务夯实了基础,先后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受到军地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7.
贾凤山 《国防》2007,(2):33-35
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战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基础,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保证,是省军区中心工作的基本支撑.  相似文献   
68.
叶健 《国防》2007,(4):30-30
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作战行动对动员保障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动员领域越来越宽,动员实施速度明显加快,对应急动员的组织指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城市防空网上演练正在紧张进行,令人称奇的是,现场指挥员都是肩扛“Y”标志的预备役军官。这是河北省军区正在利用高炮模拟指挥系统组织师团职预备役军官进行城市防空袭作战的一个镜头。目前,全区90%的预备役指挥军官基本具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70.
炮声隆隆,硝烟滚滚。5月中旬,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师着眼未来战争需要,将部队拉到复杂地域进行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岗位练兵比武竞技活动。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他们模拟实战设置比武环境,紧贴使命出考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锤炼了官兵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部队打赢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