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政策性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两只手”(即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在金融领域得以发挥作用的最佳形式。建立政策性银行体系,对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且资金短缺下的我国显得尤为迫切。建立政策性银行,有利于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促进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和完善财政信用  相似文献   
5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扩大信贷投放,调整基准利率,推进货币互换,增加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完善资本市场,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给金融动员带来的启示是:必须搞好金融安全预警工作,健全金融动员预案体系,完善金融动员组织体制和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53.
1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的制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我国经济制度基本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运行机制基本能够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但是,在  相似文献   
54.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金融业形成了分业经营的模式。该模式目前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的世界性潮流,中国也应该逐渐向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混业经营方向发展。为此,应采取全面推进券商间兼并重组、推出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稳步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集中高效的金融监管机构、修改并制定有关法规等措施,以使我国的分业经营模式稳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55.
吴治宇 《国防》2010,(10):9-10
古今中外,国家富强发展的战略都是强调文治武功的文武兼备战略。现在广义上讲,"文"应该是指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武"应该是指国家武装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文武兼备战略之一就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质就是融合国防和社会的资源,统筹国防和军队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6.
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动员作为经济动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处置突发性危机事件中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危机处置费用增加,合理动用金融剩余,资金筹措空间大;危机预警时间缩短,依托金融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资金筹措速度快;危机负面影响增强,金融动员系统考察影响因素,动员方式灵活多样;着眼宏观经济安全,进行适度的金融监管,可扼制风险诱发因素。基于重要性认识,必须抓紧构建合理、顺畅的金融动员体制,加强金融动员的潜力的培育,实施金融动员预警,以提高金融动员质量和效益,实现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7.
李荣  白增平 《中国民兵》2008,(12):21-21
近几个月来,世界的焦点就是金融风暴。11月中旬,占世界GDP85%的二十强集团领导人聚集华盛顿,召开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以商讨对策,中央电视台第一、二、四套和新闻频道集中大量篇幅报道眼前出现的金融风暴。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还专门开设了“直击华尔街风暴”、“经济热点面对面”这两个栏目邀请国内外众多金融专家和业内名流直评金融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58.
周永华 《兵团建设》2005,(11):49-49
思想政治工作策划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同时也是为顺利实施计划提供严密组织、集中指挥、多方面协调和控制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9.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其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做法可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是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促进军地科技资源融合,适应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
时政要览     
正习近平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这是习近平在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时,向少先队员们致以节日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