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史仲才 《国防》2001,(5):47-48
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是不行的。从对陕西的调查情况看,各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普遍成立了国防教育办公室,做到了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  相似文献   
162.
军转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3.
难忘二00九     
《兵团建设》2009,(24):1-1
本期杂志到读者手中时,2009年已渐行远去,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这一年,有许多事情令人难忘,有许多事情令人刻骨铭心.有许多事情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64.
何征  葛明  赵伟 《国防》2010,(4):I0001-I0004
陕西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组建于1984年8月1日。20多年来,师党委抓住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的历史机遇,围绕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科学搞建设,突出抓能力,全面打基础,融合谋发展,走开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部队全面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应急应战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5.
近年来,陕西某预备役团一批优秀预备役军官通过双向考核和部队推荐,获得晋升或被编兵单位评为先进个人。这是该团与驻地市委、市政府联手落实预备役军官履职与晋升挂钩制度取得的结果。为激励预备役军官爱军习武、履职尽责的热情,该团会同驻地市委、市政府及军分区制定了《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  相似文献   
166.
奉献     
《中国民兵》2010,(5):57-57
为社会作贡献 你才生活得光润洁白 新添了一抹 晶莹的亮色 真实而且透明 就像阳光下的花朵 生长的种子 为祖国的美好而劳动而歌唱 这比美酒还醉人 比爱情还充满期待 让你的名字 像燕子飞人人心  相似文献   
167.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繁荣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展示科研学术成果;发挥学术先导作用,推动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装甲兵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服务对象主要为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等。一、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装备建设与保障、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控制与信息技术、装备再制造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等领域的专题学术论文及综合述评。二、撰稿要求1.文章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立论科学,主题明确,层次清楚,论证严密,术语准确,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篇幅一般不超过5000字。2.稿件内容...  相似文献   
168.
左昕  周曌 《中国军转民》2008,(10):32-33
在民品开发中,参与者是否具有危机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大局意识,对其结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尹道发  孙周 《中国民兵》2008,(10):17-17
前段时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陕西“假虎照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陕西省林业厅和镇坪县13名官员受到处理,事件的始作俑者周正龙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相似文献   
170.
本文通过对作者创作文本及读者阅读作品过程的特点分析,试图了解一个问题,即作者的创意不是以什么方式才能被读者把握,而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才是对作者创意的重现。没有一种理解是对作者创意的彻底的、最终的理解。理解总是以预设前见为背景,最大程度的理解仍是最小程度的误解。只有通过理解的整体性与理想性,将文本置于社会共有的视域中,才能克服阅读/理解中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