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文章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防工业耗散结构布局的内涵、特征,研究了国防工业布局系统的成长以及国防工业耗散结构布局的功能并在分析新时期国防工业布局调整面临新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国防工业布局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2.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虽然形态不同,但是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都是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周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抓手。文章阐述了全周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协同共振,从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几个方面阐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协同发力对于上好一堂思政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然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提出了建立稳定有序的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武警部队建设是在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社会隐性文化对警营的影响不可小视。为此,武警部队各级政治机关应密切关注社会隐性文化的发展态势,认清其对警营影响的特点,并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警营显性文化的功能,采取相应的方略对其进行引导与调适,从而使警营文化建设始终高扬主旋律,推动社会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隐性投资是目前军队基本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它既影响基本建设计划的编制与执行,降低投资效益,又加剧了军队基本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消除隐性投资,一方面可通过加强管理,避免或减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把隐性投资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军事系统是复杂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的新理论研究军事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要素联动问题,首先论证指挥要素联动符合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进而对指挥要素的联动过程进行熵变分析,最后得出指挥要素联动的熵变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气为兵神,勇为兵本。”这里的“气”就是指战斗精神。实践证明,战争既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心士气的较量,更是战斗精神的比拼。军队基层文化活动则是战斗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具有的隐性教育、激励凝聚和认识审美等功能,不断涵养官兵品行、激发团队精神,提振战斗热情、磨砺血性胆气,助力官兵战斗精神培育。一、发挥基层文化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筑牢培育战斗精神的思想根基忠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是革命军人战斗精神之基、血性胆气之源。  相似文献   
18.
"新三论"(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给研究作战系统这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运用"新三论"的思想和方法指出作战系统的序参量,建立序参量方程,分析序参量演化稳定性与途径,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于探索作战系统发展演变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的Van Leer格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an Leer(NVL)格式,解决了Van Leer格式在低马赫数下数值耗散过大,不能求解有粘流场等问题,同时保持Van Leer格式的计算效率.通过二维平板流动算例比较了NVL格式与传统Van Leer格式的数值耗散程度,并以NACA0012翼型的亚声速和跨声速流场以及M6机翼的跨声速流场求解为算例,与Roe格式和传统Van Leer格式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NVL格式的低耗散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因学校对学生及其家长施加种种压力而产生的学生“隐性流失”是“普九”中的普遍现象。“隐性流失”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 ,其实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中义务人对权利人接受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权利实施侵害甚至剥夺的结果 ,是对我国教育法律规范侵犯的结果。从违法行为人主观方面看 ,“隐性流失”包含的违法有两种 :一是主观故意的违法 ,二是主观过失的违法。确保学校和政府的“义务人”法律地位 ,应该成为控制“隐性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