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距空爆载荷作用下双层防爆舱壁结构抗爆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双层舱壁结构的抗爆性能,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近距空爆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过程和板材最大有效塑性应变随冲击波载荷强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结构的失效破坏模式和动态吸能特性,并与相同材料同等重量的传统加筋板架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抗爆性能较好的CI型双层舱壁结构进行了结构抗爆的近似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双层舱壁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局部撕裂失效的破坏模式;相同冲击波载荷作用下,双层舱壁结构吸能较大,但结构板材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却比加筋板架小,因而抗爆性能明显优于加筋板架;通过结构抗爆的近似优化可得到抗爆性能更优的双层舱壁结构,可为工程中双层舱壁结构的选型和抗爆防护结构单元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针对目标发生快速、运动不规则及遮挡等情况下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核采样策略。首先通过先验转移和后验转移分别预测2组粒子来建立联合分布,利用聚类算法近似联合分布粒子集的混合高斯分布;然后对每个聚类进行采样;最后采用均值漂移算法将粒子移动到后验密度的局部极值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目标发生快速机动情况时,跟踪性能优于传统粒子滤波、核粒子滤波及分层粒子滤波,且对遮挡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3.
离子束混合是一种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研制的有效方法,本实验用Ar+离子束对Al-Mn多层薄膜在室温下进行轰击使其非晶化,并对样品电阻率随离子注入剂量及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原位测量.电阻温度系数TCR和TEM观测证实了样品离子束混合后电性能和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了非晶相.  相似文献   
44.
根据二阶微扰理论,给出了一定条件下复合固体层中兰姆波的具有积累效应的二次谐波的解析表达式,以此为基础,文中着重探讨了粘接层非线性弹性常数的变化对具有积累效应的二次谐波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粘接层非线性弹性常数较小的变化,可从复合固体层表面的二次谐波位移振幅中得到明显的反映,显示出可以利用复合固体层中二次谐波的强烈声非线性效应,以对非进行无损评价。  相似文献   
45.
某综合疝住楼转换层梁开裂事故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砖砌体结构组成的组合结构转换层梁开裂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法,其工程经验可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构建园区教学网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资源及技术特点,同时对实现功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主要介绍了系统开发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以及几个基本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7.
通过介绍重庆地区的3根卵石层上的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试验过程及结果,对这些桩的质量事故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关于单桩静载试验的某些条款提出了笔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四种螺线管型爆磁压缩发生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四种螺线管型爆磁压缩发生器,给出了其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50.
本文在HLA规范基础上,针对聚合层作战仿真系统的集成需要,提出一个面向Agent设计的仿真系统集成方法:AOSI(Agent Oriented simulations Integration)。它在面向对象设计基础上,将Object类扩展成系统级的具有自控机制的Agent类,并以之为模板生成Agent。同时为支持作战仿真系统无缝隙互操作的需求,本文将RTI接口设计成分别体现通信协议、同步协议和交互协议的三级公共父类,由Agent类继承。最后通过对现行作战仿真系统的Agent化改造,实现了一个面向联合作战仿真的聚合层多军兵种Agent的组合式集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