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是我军担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近年来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实践,本文就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2.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暴雪,洪灾、飓风、冰冻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光德国民间的救灾组织就有三十多个,仅在联邦公民保护和灾害救助署登记注册的志愿人员高达120万。一般情况下,德国国防军不会轻易出动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但是在重大险情出现的时候,其又会义不容辞地冲在前面。  相似文献   
73.
沈阳市沈阳新区人武部针对当前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为减轻所属人员的经济压力,部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当干部职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人员伤亡时,由单位对其进行一定金额的困难补助,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汶川地震发生后,人武部针对本部两名四川籍干部家庭受灾的实际情况,及时启动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74.
根据民政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月12日20时,我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07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5.
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不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更加积极有效地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必须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快捷高效指挥抢险救灾往往参加力量多元,组织指挥复杂,指挥关系交叉,指挥协调难度大,要使军警民各职能单位一体化联动,就必须建立抢险救灾联合指挥机构,才能确保救灾行动协调一致。一是要建立联合指挥部。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驻地党委政府和各军警单位主要领导参加,负责对各种抢险救灾行动和突发情况的应急指挥,使各项工作做到统  相似文献   
76.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市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损失掺重。联系今年年初我国南方贵州、湖南、湖北等19个省市遭受大规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件,笔者切实感受到专用汽车在抗灾救险的优势。不仅仅是除雪除冰,在地震、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情况下,  相似文献   
77.
今年1月10日至2月中旬,我国发生了一场大范围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军民奋力抗灾,已取得阶段性胜利,进入了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冰雪消融,春暖大地。部分单位在灾后认真回顾抗灾历程,总结抗灾经验,共话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在重大灾害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8.
崔晨  李长荣 《国防》2008,(4):49-51
南方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雪冰冻天灾,使我国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电力输送瘫痪,严重影响驻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这场暴雪冰冻之灾既在灾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也给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我军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严重的警示。深入研究这场抗击冰雪灾害中所反映的现代军事交通运输保  相似文献   
79.
姚章聚 《国防》2008,(12):45-46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我们在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党和国家赋予军队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国防动员系统的主要任务。在今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行动中,  相似文献   
80.
1月中旬至2月中旬,贵阳市遭遇了罕见的冰雪凝冻灾害.部分区域凝冻厚达10多厘米,交通几近瘫痪,电力一时全部中断。灾情就是战情。贵阳警备区迅速组织官兵、民兵协同地方相关部门疏通公路、修复电网、保障民生,在黔中大地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特殊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