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紧急叫停     
为确保报废弹药销毁作业安全,防止雷电对弹药、人员、财产构成安全威胁,在遇到大风、雷电、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销毁作业。预备作业——卸引信——卸战斗部——卸点火机构——取推进剂。销毁一室官兵们根据销毁计划安排,正紧张有序、一丝不  相似文献   
62.
雷电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耦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装备上的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雷电电磁脉冲对该电路的辐照耦合,并通过改变脉冲场的强度、极性、被试对象在场中的方向以及被试器件的类型,探讨了雷电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耦合规律。  相似文献   
63.
蔡运华 《国防》2011,(3):47-48
我国是一个灾害事故频发的国家,民兵是实施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从2008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到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等一系列行动实践,都予以了充分说明。因此,加强民兵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已成为省军区系统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4.
祁小东 《国防》2006,(3):30-31
在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中央军委曹刚川副主席指出:“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抗毁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应付重大灾害事故提供重要支撑。”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我国战略利益拓展、经济建设加速和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增多,依托人防体系建立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快速高效、反应灵敏的民防动员机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谈几点初步的思考。一、加速人防功能拓展,建立弹性民防动员体制。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我国人防动员组织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国家、军区、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65.
针对化学灾害事故社会救援中协同作战问题,论述统一意图下的协同作战思想、协同救援联合体的构建、协同作战任务的确定、作战中的协同和协同中的指挥方式.  相似文献   
66.
雷电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干扰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雷电电磁脉冲与数字电路的能量耦合途径分析 ,提出了器件地概念 ,在电磁脉冲作用期间 ,电路中的器件地出现瞬态电位差 ,造成电路误翻转或损坏 ,这是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主要干扰机理。通过对非门和多谐振荡器单元的实验 ,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7.
对生化恐怖袭击抢险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防部队担负着处置生化恐怖袭击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在分析生化灾害及处置生化灾害的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提高消防部队处置生化灾害综合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中国·2008     
●冰雪灾害2008年1月23日,武警官兵在云南福贡县境内寻找雪灾中的失踪者。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席卷南方,人们多少有些猝不及防,尤其是赶着回家过年的人们。冰雪阻碍归途,回家的路艰辛漫长。但正是这场灾害,使得2008年  相似文献   
69.
郑跃 《国防》2010,(11):61-62
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按照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要求,努力提高民兵抗击台风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0.
李国记  谢磊鹏 《国防》2010,(3):48-48
一、军分区系统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各地军分区系统参与了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扑灭山火、维稳处突、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军分区系统优势明显,具有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具有情况熟悉、反应灵敏的优势。军分区系统与地方联系紧密,对地方的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