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标定位是雷达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之一,提出了机载探测时的地下目标定位方法-多点测量方法.在建立电磁信号从机载雷达到地下目标传播路径模型的基础上,该方法利用合成孔径技术中多点测量的特点,利用机载探地雷达在不同位置的回波时间,建立并求解包含目标信息的方程组,实现机载条件下探地雷达对地下目标的定位.同时得到了地层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地层研究提供了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2.
灰色GM(1,1)模型在电子装备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传统装备可靠性试验数据评估的不足,为此根据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用GM(1,1)模型并通过精度修正,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预测方法.最后通过具体实例,对电子装备未来可能发生故障的范围进行了预测,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证明了该预测方法能为装备的维修保养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对研究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3.
在对雷达干扰资源分配的一般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目标雷达分群思想,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一对多策略的雷达干扰资源分配模型,通过对目标雷达群的一对一分配实现对单部雷达的一对多分配.最后,对该模型中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如任务整合、新任务参数确定、任务优先级排序、干扰机位置部署以及单目标雷达群干扰效益评估等.  相似文献   
204.
通常在WindowsNT系统中安装两块网卡,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但在对网络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中,需要对网卡进行双冗余备份,一块网卡正常工作,另一块网卡备份。当正常通信的网卡或线路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地切换到备份网卡。双冗余网卡不同于双网卡,它只能有一个物理地址,一个IP地址,且某个时刻只能有一块网卡工作。本文论述了在WindowsNT系统下如何实现双网卡冗余备份技术。  相似文献   
205.
本文主要讨论了闪烁存储器(FLASH)Am29LV400B的结构原理及其在DSP系统中的使用方式。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以FLASH为应用程序和初始化数据的存储器,通过系统的外部并行自举方式将程序和数据搬移到程序存储空间运行,并介绍了FLASH存储器的优点和软硬件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6.
本文描述美国海军开发协同交战能力(CEC)和英国实施CEC计划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7.
识别技术     
《国防科技》2003,(3):80-80
利用光学仪器、雷达、声纳和计算机等设备,对远方目标进行探测和辨识的技术。识别可分为视觉识别、雷达识别及其他方法的识别。识别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空间探测和军事领域。军事上主要用于判明目标的类型、性质和敌我属性。视觉识别主要利用人的眼睛和光学仪器。雷达和计算机是识别  相似文献   
208.
变结构控制器集中了非线性控制与线性控制的优点,既保证了系统的快速性,又具有良好的跟踪精度。运用控制理论及牛顿运动规律,阐述了变结构控制器的建模机理,重点研究在MATLAB/SIMULINK动态系统仿真环境下,利用已有模块搭建变结构控制器的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某型自行高炮随动系统的仿真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9.
刚刚尘埃落定的伊拉克战争表明,随着现代武器逐步具备“发现即摧毁”的能力,“发现”目标已上升为克敌制胜的关键。现代雷达作为战场上侦察、监视、跟踪敌武器装备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雷达的探测范围正由陆地、海上、空中、天外向海下、地下扩展,雷达与通信、导航、电子战等系统融为一体进入战场,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主角。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抗雷达的手段也就随之产生并蓬勃发展,雷达的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对抗在现代战场上愈演愈烈,必将往未来战场上成为兵家必争的制高点;雷达也正是在与各种对抗手段的较量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10.
马寿春 《国防科技》2003,(11):34-35
传统的机械扫描天线正在让位于有源电子扫描阵(AESA)。AESA雷达具有更强的性能,更轻的重量,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可靠性。它能几乎同时以不同模式工作,这是它吸引现代飞机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众多优点之一。 雷神公司刚开始试验其最先进的用于F/A-18E/F“超大黄蜂”的AIG-79多模式AESA雷达。而在2003年,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将开始试飞其为F-16第60批次战斗机研制的APG-80“捷变波束雷达”,并对波音737预警指挥机用的MESA有源阵雷达进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