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合潜艇装备发展和部队作战训练的实际 ,分析了部队作战训练的层次需求和相应的条件保障 ,并以此论述了满足部队作战训练全过程需要的潜艇攻防综合仿真训练系统的技术划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2.
本文根据现代高技术战争信息动广泛的特点和规律,阐述了军事通信系统关键性系统特性的概念,重点探讨了系统顽存在,最低通信能力和最低限度通信能力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围绕“打赢”和“三打三防”,分析了对军事通信系统生存能力的需求,最后提出了最低限度通信能力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3.
张天文 《国防科技》2007,(11):80-82
面对防空作战中空袭目标的多元化,特别是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空袭兵器对被掩护目标构成的严重威胁,本文在对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功能要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程反导武器系统作战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主要结合部队计算机战役模拟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怎样抓、怎样建、怎样管,如何搞好系统的各种保障,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5.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已在民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具有"低慢小"特征的小型无人机,使用方便灵活,成本相对低廉,可用于执行侦察监视、自杀袭击等任务,对日常防空安全、重要目标防护构成严重威胁.分析研究了小型无人机主要威胁样式,重点分析了小型侦察无人机载荷任务能力,提出对该类目标拒止距离需求,可为相关拦截...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作战信息需求的概念、需求分析流程及描述方法,提出了作战信息需求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过程模型。概念模型界定了作战信息需求的相关概念及层次关系;逻辑模型描述了作战信息需求的内容;过程模型分析了作战信息需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7.
从介绍通信测向精度的定义入手,对通信测向精度进行了分类,并确定了分类的依据;接着分析了引导炮兵火力压制时测向定位模糊区与炮火毁伤幅员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距离情况下引导炮兵火力压制对通信测向精度的需求;进而对我军通信测向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8.
由于广义的坦克远程火力(ELFoT)侧重于火力体系,存在坦克远程火力定位及其与地炮火力的区分问题,因此从未来20年内火力的发展与作战运用的角度界定了坦克远程火力,分析了它与支援火力的关系,并改变过去武器系统需求分析的思维模式,单纯从战术上分析了其作战任务、作战力量使用、作战对象及其运用价值等需求问题,最后论述了装甲机械化部队(AMT)的发展与再定位.  相似文献   
69.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面向像斑的自优化迭代分类算法,基于半监督聚类算法获取训练样本,以支持向量机为核心设计了自优化迭代分类器。使用分型网络演化算法获取像斑,并从中选取少量标记样本;结合标记样本,利用半监督模糊C均值算法对像斑进行聚类,并基于密集度筛选得到训练样本;设计了自优化迭代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所有像斑进行迭代分类直到满足分类要求,并在分类过程中对近邻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得到高可信度样本以自主优化训练样本集。基于以上方法分别对武汉市Quick Bird和World View影像进行分类实验,分类总精度分别达到94.67%与92%,与基于人工选取训练样本情况下进行分类的分类总精度(82%与82.67%)、常规支持向量机分类总精度(87.33%与88%)、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总精度(88%与89.33%)相比,精度有明显提升,分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0.
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保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H2/air当量比开展了连续旋转爆震对比试验,发现随当量比的降低出现三种传播模态:在较高的当量比(0.90~1.86)下,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传播;在较低的当量比(≈0.75)下,则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在中间工况,则以上述混合模态维持传播。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下的高频压力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传播模态的转换机制:当量比较高时,爆震强度较高,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相对较小,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维持传播;当量比较低时,爆震强度较低,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较大,此时无法维持同向传播模态,而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这是由于双波对撞模态中的激波对撞产生高温环境,有利于燃烧放热,其可能是连续旋转爆震的极限传播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