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该测试系统主要依据接触式测试法和电压转换测试原理进行测试。通过对该系统的高压线性和频率特性进行校准,达到了设计要求。对人体静电电位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测试数据准确,并可自主进行数据换算和存储。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4大类9种服装在实际穿用状态的静电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揭示了服装抗静电的机理,提出了测试织物静电性能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改善织物静电性能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利用对偶性技巧及一系列非线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类带有交错扩散影响的拟线性抛物系统解的整体存在性.  相似文献   
74.
采用先进测试系统,对氮化铅、硝化棉、梯恩梯和黑索金火炸药静电感度分别进行了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得出了相对静电感度值和实际静电感度值,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5.
利用静电放电模拟器对某电子时间引信的电子部件的损伤及其防护加固进行了实验研究。引信部件在ESD的作用下,储存的信息会改变;当ESD的电压进一步升高时,引信中的电子部件出现损坏,其损伤阈值为+200V.采取加固措施后,系统抗ESD的电压提高了2~3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充电法在复合材料静电测试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GJB2605-96中有关静电衰减性能测试的要求,自制了复合材料静电衰减性能测试装置。用这套测试装置对9种不同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充电法测试材料静电衰减性能时,由于电容效应,测试结果不能正确反映被测材料的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利用静电信号高压电极自身作为传感器的屏蔽电极,使屏蔽深度与仪器灵敏度要求相一致,并使输入端接收的电荷量与被测电位成正比关系,而获得被测电位数值,提出“信号自屏蔽电荷耦合”原理,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论述了原理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利用此原理研制成ZPD-l型静电电位动态测试仪,该仪器与美制263型高速静电表、日本MH型人体静电电位仪等先进仪器相比,具有输入电阻高(>10~(14)Ω)、动态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高电压非线性失真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8.
基于相似理论对高速公路现场进行等比缩小,构建了小尺度空间重气扩散规律试验模型,并利用相似理论推导出重气扩散的准则方程.依据小尺度重气扩散试验模型在预设的参数条件下,可对重气扩散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以指导消防部队对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  相似文献   
79.
针对具有参数漂移特征的产品,首先采用随机扩散理论描述其参数漂移规律,并建立了参数漂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参数漂移模型预测与产品寿命分布拟合相结合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即利用参数漂移模型对产品不同时刻的可靠度进行预测,通过适当增加产品可靠性预测点,拟合产品的寿命分布,进而获得产品的可靠性评估结果.该方法充分利用产品参数漂移规律和产品寿命分布规律,可有效提高产品可靠性评估精度.最后,通过实例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披着月光进山,顶着岩石鏖战,迎着朝霞归营,这是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官兵上夜班的真实写照。笔者就亲身经历过一次工程兵的夜班,而那次十小时的夜战更是让笔者弥久难忘。晚上7点30分备足"弹药""休息好才能工作好。"这句话用在夜班人员身上再合适不过。下午2点,我和夜班人员一样,躺到了床上。"倒时差"是上夜班官兵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在间隔期为两个月的白夜班互换时,每名官兵都要经历一番生物钟的调整。对于初次"倒时差"的人来说,入睡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几个小时里,我一直翻来覆去,难以沉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