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张卫民  易志浩  王宇  李亮 《国防》2008,(8):I0001-I0004
吉林某陆军预备役炮兵师于1998年由某集团军炮兵旅和长春预备役炮兵师合编组成。组建以来,师党委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统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按照"实战牵引、军民兼容、集成创新"的  相似文献   
742.
韩金旗  闫伟 《国防》2008,(11):26-26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把好"两个环节",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743.
张书领 《国防》2008,(11):23-24
维护社会稳定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坚持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国内经济社会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内外因素相互交织,严重制约着社会安全稳定.民兵预备役部队要适应新的形势特点,增强维护国家综合安全意识,在积极做好应战准备的同时,也充分做好参与维稳准备.  相似文献   
74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瘦”能力,切实提升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745.
“天寒冷,咱不怕,听我把训练中的先进夸一夸……”1月10日,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师数名文艺骨干正用即兴编排的快板书,给参加冬季训练的数百名官兵鼓劲加油。  相似文献   
746.
预备役团队“政工干部力量弱、工作制度难落实、思想教育难开展”等问题是多年来制约和影响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难题,北京某预备役团这几年经过艰苦地探索实践,用新“招数”较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走活了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受到北京卫戍区的充分肯定。笔者近日在该团调查时发现,他们从提高政治机关职能作用、扩大政治干部队伍素质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入手走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盘棋。  相似文献   
747.
经历了1998年的洪水肆虐,迎战了2003年的“非典”挑衅,我们又与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748.
《中国民兵》2008,(2):4-4
2008年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围绕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按照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座谈会部署。  相似文献   
749.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省军区系统在民兵预备役建设实践中,怎样运用科学发展观在统筹中处理矛盾、在兼顾中把握平衡、在协调中促进发展,我认为,当前需要辩证地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750.
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预编预备役人员(以下简称预编人员),作为战时主要动员补充对象,在未来军事斗争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战时根据需要,现役部队要进行兵员补充,快速动员专业对口的预编人员参战,平时必须坚持以应急动员准备为牵引,扎实开展工作,从储备好、登记好、评估好、训练好、管理好预编预备役人员上下工夫,确保一旦需要,能把这部分人员及时、快速、对口地动员补充到现役部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