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强化海战场无线电频谱管理,是提高海军通信综合抗干扰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信息战的高度,论述了现代海战对海战场频谱管理的需求,对海战场无线电频谱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提出了构想,认为尽快研发该系统对提高海军通信综合抗干扰能力,对打赢海上高技术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根据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的特点,引入一种结合滤波与数据融合的滤波方法——次优滤波法;介绍了次优滤波器的原理和特点;阐述了次优滤波器在火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比较次优滤波器和其它滤波器的差异与优点。  相似文献   
83.
分析了复杂电磁信号环境下电磁信号监测的现实需求,抽象出"异态电磁信号"的概念。结合人工免疫系统建立起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异态电磁信号检测模型,初步的信号检测实验表明该模型在信号检测准确性、检测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4.
在雷达探测区域内,海杂波是影响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于高分辨雷达而言,海杂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非平稳性,针对这一特性,小波变换被广泛应用,但不可避免地具有窗函数的局限性.希尔伯特-黄变换作为一种新兴的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应用简便,妥善避免了W.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对于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有着清晰的物理意义与应用前景.把上述两种方法应用于海杂波特性分析,比较两者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聚集性.  相似文献   
85.
针对现有频域近似熵频谱感知技术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抗噪声性能和检测性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MD频域近似熵的频谱感知算法。(1)算法筛选出3个PF分量累加求和,使得算法提取局部调频包络特征信息得到最优,进一步排除噪声不确定度的影响。(2)算法对累加PF分量进行频域变换后求其近似熵,增强算法对频域信息的嗅探能力,提升算法检测性能。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噪声不确定度为0dB,采样点数为8 000的情况下,当信噪比大于-19 d B时,可以对2ASK信号达到100%的检测概率,与现有频域近似熵算法相比,检测性能约有17 d B的提升。  相似文献   
86.
黄麟萁 《国防科技》2017,38(2):068-071
为应对海军在全球公域投送力量时面临的严重"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areal denial,A2/AD)挑战,美国海军利用电磁作战方面的技术优势,率先提出并重点发展了"电磁机动战"。虽然该理论还处于进一步完善当中,但随着研究和实施的深入,将有助于提高美国海军在电磁领域的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87.
以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为代表的反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智能电磁频谱感知系统的扰乱与欺骗,已逐渐发展成为电磁频谱作战智能攻防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以对抗样本攻击为典型样式的先进电磁频谱攻击和防御技术手段,并以几种典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模型为对象,研究了智能攻击技术的作用机理,仿真分析了基于扰动能量最小准则的对抗攻击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智能攻击技术的特点,并阐述了该技术带来的影响。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经验,给出了启示建议,强调应高度关注智能系统脆弱性问题,要提前布局开展相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避免出现“先建设后打补丁”的情况。  相似文献   
88.
当前的频谱管理采用固定频谱分配策略,频谱资源被分配给固定的授权用户,从而造成了频谱资源的浪费。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智能无线电通信技术,它能够大幅度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有效解决目前的频谱资源匮乏问题。因此,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必将对现有的频谱管理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主要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频谱管理技术,并对认知无线电下的频谱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9.
和治伟 《国防》2010,(4):40-42
美军前参联会主席穆勒上将曾预言:“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获胜者必将是最善于控制和运用电磁频谱的一方。”随着各种军用和民用电子装备、设备和器材的广泛应用,以及客观存在的自然电磁辐射,诸多电磁信号将充斥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空间。信息化战场无论是在电磁设备数量上的庞杂性和电磁频谱种类上的多样性,还是在电磁信号存在上的交织性和电磁对抗程度上的激烈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以往战场,形成一个密集、繁杂而动态的复杂战场电磁环境。复杂电磁环境对人民防空指挥产生许多干扰与影响,迫切需要提高人民防空指挥的电磁防护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战场环境。  相似文献   
90.
为了增强通信电子防御能力,将认知无线电思想和技术应用于通信电子防御领域,将认知无线电技术和传统抗干扰技术相结合,提出了认知通信电子防御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其基本内涵和基本机理,给出了总体技术方案,探讨了认知通信电子防御中的频谱感知、频谱共享和认知引擎等关键技术,指出了认知通信电子防御技术面临的挑战。为推进通信电子防御走向认知化和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