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对一类C4I飞行器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该模拟器是分布式C4I仿真系统中的兵力生成子系统,起着演示指控效果、检验决策质量的重要作用.从系统需求出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它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最终实现了飞行器模拟器软件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防空C4I仿真试验床中,C4I联机试验表明,飞行器模拟器能较好地模拟指控命令响应并提供较高精度的飞行导航模拟数据.此外,面向对象方法的采用,不仅使系统功能得到了加强,也大大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2.
对抗低空飞行器威胁的雷达对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低空和超低空飞行器的技术现状、特征及对防空雷达的威胁为前提,主要论述低空补盲雷达、机载预警雷达、气球载警戒雷达的低空探测性能及对抗低空和超低空飞行器威胁的技术措施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3.
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加工的综合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分析了加工时零件表面热量场和加工参数、余量场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扫描及滤波的方法建立起复杂形面零件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几何质量和表面层质量进行了综合控制。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提高飞行器发动机中高负载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可靠性和寿命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74.
给出了一种快速计算火箭发动机喷流流场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计算喷流与物面间干扰流场及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喷流与物面的碰撞,还考虑了有攻角下自由来流与喷流间的相互干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飞行器初步设计是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5.
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特性使得气动一推进系统之间存在强的耦合作用,这种耦合影响着飞行器气动性能、稳定性和控制.针对耦合对飞行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机身一发动机一体化模型,并进行了气动-推进界面划分.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在进气道打开,发动机不工作以及进气道打开,发动机工作两种状态下的纵向气动特性.仿真结果揭示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气动一推进系统之间的耦合以及耦合作用对飞行器气动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航空飞行器的作用、性能指标及其发展过程,并简介了在海空军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7.
78.
杨逢春 《国防科技》1994,15(1):27-41
引 言 飞行器雷达成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获取观测反射能力的估计G(r_0)(r_0确定目标单元的坐标)。当由飞行器的雷达反射信号获得这一估计时,数学运算的内容和顺序就决定了处理的算法。算法的结构与各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因素是相对于雷达和飞行器的运行特性、雷达结构、要求的分辨率以及探测信号的形式和参数等等。  相似文献   
79.
针对小型无人飞行器位置姿态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图像目标特征的相对位姿估计算法。应用Camshift算法获取目标初始位置,利用非线性尺度空间下的KAZE特征进行跟踪区域特征点提取,与源目标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实现了在图像平面内的目标快速跟踪,并得到机体轴系下无人飞行器与目标间相对位置和姿态角的估计值。对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具有优良的跟踪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80.
利用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