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实现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巨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做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应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宗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前提;准确揭示、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42.
后殖民批评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十分矛盾 ,又深受其影响。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在后殖民批评中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响。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对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学状况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4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大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它的形成、内涵和要求都体现和丰富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革命史上,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很早就认识到军队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大革命时期就重视革命军队的创建工作,后来对红军的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方式,有着深刻的内涵。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学说、社会运动到基本制度三大形态;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过了四次历史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中国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46.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我国当前发展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平战一体化发展新路子,这样才能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和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47.
《兵团建设》2007,(11):58-59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29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实践中,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8.
孔星隆 《兵团建设》2007,(11):41-41
学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需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其丰富内容和诸多亮点,但其中最新颖、最独特、最重要之处是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因为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新时期我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开拓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思路和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体  相似文献   
49.
陈杰  孙腱 《中国民兵》2014,(7):54-55
习主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务必学点哲学。军区政治委员魏亮在军区第一期团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理论轮训班动员辅导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深刻领会习主席系列讲话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不断提高思维层次和工作方法,引领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0.
《政工学刊》2014,(2):82-8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旅居布鲁塞尔时写作的。《提纲》着重论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观点。恩格斯称《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