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81.
近年来,各基层党委把提高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对促进党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委成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站在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新高度,运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加以检验.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质量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同志认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端正。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参加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体会感到:提高基层理论学习质量.必须力戒“四种学风”。  相似文献   
482.
焦平 《兵团建设》2005,(4):19-21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汲取苏共丧失先进性的教训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83.
胡主席在"7·23"讲话中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号召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解,更加清醒地认识形势任务,不断强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紧迫感。一、更加坚定的决心是高标准落实的前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484.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它建立在新中国前30年社会主义探索的宝贵经验基础上;邓小平理论是开山之作、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往开来的理论之花;科学发展观续写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崭新篇章.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中国特色,包涵着主题、基石、核心立场、精神实质、理论特色等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48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入",必须引导学员全面把握"三个代表"蕴涵的哲学智慧和科学实践观,深刻领会"三个代表"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86.
宋涛 《政工学刊》2013,(2):22-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提出,突出地强调了一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党建工作思路,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军队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党建新要求,就必须围绕“三型”加强部队党委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487.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要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以满足官兵的基本需要为基础和前提,以人的社会性为立足点,增强意识形态功能,并以促进理想人格的提升作为更高追求.  相似文献   
488.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这一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当前,要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自觉遵循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社会历史领域与自然领域一样,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人作为  相似文献   
489.
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最根本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一、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绝大多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鲜明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当下的许  相似文献   
490.
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致思”与“致用”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致思”提供了正确方向,也为我们的“致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一书,以高度概括、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华。这对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