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学会怀疑     
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曾让父亲填过一张调查问卷,问卷上有50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您最喜爱的名言是什么?”马克思答道:“怀疑一切”。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天才设想和亲身实践,向世人彰显了怀疑精神的时代价值。怀疑是创新的起点,然而不是所有的怀疑都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怀疑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也会身受其害。学会怀疑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运行规律,它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仍然存在着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但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情况与马克思在世时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必然使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得到新的丰富与发展。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军事理论课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子,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向同行,应从军事教师、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三个因素入手,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资源。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和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认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5.
在思政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其中思政课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现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学面临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思政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够重视以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现实困境,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事业,提高思政教学水平,保证铸牢中华共同意识工作的稳健推进,应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阵地地位,同时提高思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6.
共同体是由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的道德诉求、价值取向等相同目的的一群人组成的群体生活方式。共同体是一群人,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包含着成员与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共同体的主体是人,共同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共同体意识是主体自我的意识。人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他有着独特的因素在自身,也就是意识,这是人所独有的。在意识阶段,成员的共同体意识是把共同体当作相对于自己而存在的客体,因此,这时的共同体意识是客体的意识。成员的自我意识还不足以实现,意识必须在共同体与成员的统一中认识自己,不再仅仅停留在客体的意识,必须回归自身上,在不同的共同体当中认识自己的成员资格,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中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成员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7.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国家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新疆高校是新疆社会人才资源重要输出地,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新疆高校担负着维护地区稳定及社会发展双重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时代意义,坚持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原则和要求,不断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为新疆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68.
张佳 《中国军转民》2023,(23):115-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而青少年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情怀,对于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内蒙古的民族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民族地区经验,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生力量;发展经济建设,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实践观的建立是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基础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阐述了大量关于实践的观点。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著作《实践论》中提出了一个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在实践的哲学中,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实践论》是实践范畴的守正创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继承并且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了在革命斗争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