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内战爆发的第二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美国内战》一文,对正在进行的内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评判,指出了联邦军速决战战略、"大蛇"战略的谬误,提出了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战略.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民族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新运用。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在于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三重维度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思想长城。  相似文献   
83.
李慧 《中国军转民》2024,(7):204-20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且人的生活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不断赋予其中国化的思想内涵,使其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85.
任倩 《中国军转民》2024,(3):147-149
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系学生人生道路选择、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本研究在分析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和基本遵循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9+3”学生为例,探索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1+3+4”教学模式改革,1组线上知识点教学视频+3次相关教学设计+“赛、讲、论、忆”4个层次组织实践,从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活动三个层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为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6.
立足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实际,分析科学共同体的内涵和建立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领导体制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学术规划、搭建信息平台以及开展学术训练系列活动,探讨军队院校创建研究生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87.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人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8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分19个专题,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89.
新时代应对百年大变局,新疆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多维的时空挑战,新疆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于巩固民族大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疆高校面临西方反华势力、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思想渗透以及全球化时代多元价值格局的现实挑战,因此,新时代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着力以“五观培育”为主线的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疆历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致力于从思政课程教学、嵌入式学习、特色活动、平台交流等多维度共铸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在研究亚洲或东方社会的状况时,提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对此概念的严格定义则不是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他的关注点集中在东西生产方式的区别上,以及当时东方社会为何遭受到西方社会的打击,并在此基础上为包括东方国家在内的落后国家寻找一条出路。然而,后人却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论争,这虽有时代背景上的原因,也有诸多理论上的原因,无疑也背离了马克思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可是另一方面,通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争论,有助于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自身历史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西欧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