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发展进入超车道,人工智能革命在农业、工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带来变革也潜移默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挑战,这些新变化和新挑战使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时代性、经典性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从劳动主体角度与价值创造角度阐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过时挑战,并从中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实际上,人工智能在现代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生活各个领域这使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获得了丰富与发展并不存在过时论这种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分析批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引伸出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曲折发展过程的阐述,探讨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理论前沿     
《兵团建设》2012,(13):28
马克思处理正义问题的层次和语境《学术研究》刊文指出,与其他政治哲学家不同,马克思是在不同层面上处理正义问题的。在纯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架构当中,马克思把作为法权范畴的正义看作是一个附属性的下位概念,但这不足以反映其正义思想之实质。在系于"改变世界"和"革命"之理论范式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作为一条"后台"的线索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推进的始末,以经济事实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不外于此,这也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内在会通和相互附生的关系。从这种正义出发,马克思激烈批判了自由主  相似文献   
2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发展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阐述的生态思想也极富研究价值。对于人与自然这两个主体,不仅要理解人的自然属性,还要理解自然的人的属性,将两者看作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异化劳动,我们需要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异化的复归,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5.
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即交往主体为现实的人,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动了世界交往的迅速发展,真正的世界交往必须以实现人的解放乃至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其路径选择必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遵循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重设了个人在共同体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资本主义共同体矛盾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共同体之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的世界各民族、国家交往新思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创造出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现实方案,实现了对当前西方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超越,为全球治理体系与人类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8.
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9.
鸿雁 《政工学刊》2013,(3):79-79
这是一部让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书,让读者一次次被他“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劳动的职业”而感动,被他具有的先知般的智慧所折服。  相似文献   
30.
拜物教具有三种历史形态,即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当今社会,拜物教的现象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三种形态有了新的表现。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当代社会中出现的新的拜物现象及其表现,运用《资本论》中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探究当代社会中的拜物现象,对于破解我国现存在的拜物教现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