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投入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作战。志愿军第47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博斗,经过几个月的较量,巩固了阵地,打败了号称美国"王牌军"的骑兵第1师,得到彭德怀的赞扬:"四十七军打得好,打得英勇顽强,作战很积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古典时期的雅典骑兵是城邦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其身份构成、征募、管理训练以及实战等方面的考察,本文试图厘清骑兵在雅典军事制度中的沿革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古典时期雅典骑兵与民众领袖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两次寡头政变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阐明雅典社会变革对骑兵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无不视马政为国家重务,因为以军马的牧养、征调、采办、使用等管理为主要职责的马政,始终是冷兵器时代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明代马政,不仅折射了封建朝廷政治成败,并且也是政府经营西北、巩固边防的重要措施,是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物资基础。然明朝中期后由于封建政治的腐朽,导致了马政的衰败荒废,这不仅使军队的战马供给不足,而且影响了明朝的国防力量和军事战略战术思想,以致明军在内外战争中消极防御、败多胜少,终酿成朱明王朝覆亡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谭正平  滕刚 《环球军事》2008,(23):41-41
2007年12月20日,荷兰海军与荷兰皇家斯凯尔德造船厂签署4艘荷兰级近海巡逻舰采购合同,总价值高达6亿欧元。荷兰级近海巡逻舰是继西格玛级轻型护卫舰后荷兰皇家斯凯尔德造船厂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5.
从战国到西汉时期,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逐渐形成。以兵器由青铜材质向钢铁材质的转变、兵役制度由国家常备兵制向郡县征兵制的转变、作战形式由以车兵为中心的车步协同作战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的转变为主要标志,以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军事后勤等要素的发展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兵器为基石、以郡县征兵制为支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为载体的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6.
1933年至1945年,纳粹德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2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12年中,却先后有26位陆军高级将领被擢升为陆军骑兵上将。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草原的老人依然记得这样的情景:数万匹战马,奔腾如海洋,方圆数百公里的草原上都是人马营地,锃亮的马刀高高举起时,如草原上竖起一片白色森林。有一位老骑兵说过:在边关,马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马。  相似文献   
18.
护卫艇,素有海上“轻骑兵”之称。建国初期,解放浙东沿海岛屿战斗中,护卫艇一度成为海战中的主力舰艇,并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战斗奇迹,谱写了海战史上的光辉篇章。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先进舰艇相继服役,有人说,护卫艇吨位太小,没有什么战斗力,并将被逐步淘汰。然而,笔者在东海舰队某护卫艇大队却看到,作为小吨位的舰艇部队,几年来,他们多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在今年5月份的专业大比武中,该部又一举夺得16个单项  相似文献   
19.
迫击炮素有“战场轻骑兵”的美誉,是现代步兵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兵器。不过在人们的一贯印象中,要么是只有一根光溜溜炮管的人力携带式迫击炮,要么便是由载运平台承受大质量后坐力的、可部署性不高的自行式迫击炮。但是随着北欧两兄弟——芬兰和瑞典联合研制“阿莫斯”迫击炮系统的成功,迫击炮“过去式”的落后形象将一去不复返了。研制背景迫击炮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兴起,是陆军营以下分队的随伴火力支援力量。自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人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军界享有“名将之花”美誉的阿部规秀中将就…  相似文献   
20.
戴察 《军事史林》2008,(12):54-55
十月革命后,为反击国内外敌人的反扑,苏联红军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国内战争,最终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