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感悟张新玲     
10月30日至11月2日,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中央、自治区和兵团9家媒体的记者对农六师102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进行了为期3天的深入采访。作为领队,我有幸通过紧张的采访活动,近距离接触并感悟这位被大家称为二玲的兵团女性……我们院有老人32名,年龄最大的有97岁,最小的18岁。张新玲说,敬老院成立于1989年,刚开始仅仅是一家养老机构,如今已经成为孤寡、弃婴、智障、精神病患者共同生活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42.
她是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从医30多年来,先后4次更换工作岗位,始终把救死扶伤当做崇高使命,把解除患者病痛视为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不凡业绩,获得一项项殊荣。她是一名意志坚毅又心细如发的中年女性,怀着对军队、战友和事业的满腔挚爱,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助人为乐、不计回报,用忠诚、执著和博爱书写精彩的军旅人生。她,就是山东省军区教导大队卫生所所长史佩珍。  相似文献   
43.
基层部队心理医师的主要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曲志伟  郭辉 《政工学刊》2010,(10):72-72
基层部队心理医师的基本职责是在部队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目的是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稳定性,保持心理平衡,降低官兵心理障碍和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防止精神病患者肇事;战时预防战斗应激对参战人员的心理负影响,减少和防止战时精神障碍的发生,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官兵对现代战争的适应能力。具体说。应包含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44.
《兵团建设》2010,(2):37-37
俗语说,天天击掌蹬脚,终生不显衰老,这确实是有医学根据的。 首先,手部经络穴位十分丰富。研究表明。拍击手掌不但能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提高思维能力.还可辅助治疗末梢神经炎、手部麻木痉挛、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冻疮、上肢关节炎、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常见病,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5.
法则一:高强度运动比中等强度运动更有益健康。修改:如果惯于久坐或者想运动减肥,那么就该打破这条法则。运动强度过大,会导致过快劳累,而实际热量消耗远未达到减肥要求。专家表示,每天中等速度步行35分钟左右,减肥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6.
初看纪鸿,与常人无异,而事实上他的血糖高出常人6倍,是糖尿病的重症患者。身为主官,他一直超负荷工作,他的体重从65公斤锐减到54公斤。武装越野5公里他本可选择免考,而他断然拒绝了组织的好意。中队凡是遇有急难险重任务,纪鸿都冲在前。作为家中长子,他也是出了名的孝子。3年前,父亲突发脑溢血昏倒后一直没有醒来,处于昏迷状态。3年里纪鸿四处求医,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然而,他  相似文献   
47.
有话直说     
《兵团建设》2012,(12):52
民情日记要真情实记目前,兵团各团场组织基层干部记录民情日记,这项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服务职工群众的活动,很有必要坚持下去。但据笔者所知,有少数基层干部平时为职工群众服务不够好,但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就临时补记民情日记,个别干部甚至弄虚作假编日记,严重违背了民情日记的真实性要求和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可以看出,这些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思想作  相似文献   
48.
那一年,在隐约可闻的枪炮声中,他选择留在大陆,投入新中国的怀抱;那一年,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里,他随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那一年,在病患孩子绝望的眼神里,他将事业锁定在冷僻的"一根肠子"上;那一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天,8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问诊、查房,指导学生为患者做手术……他是黎介寿,一位从军50载的共和国院士、一生都在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战的战士。  相似文献   
49.
农历龙年除夕,下午4点15分,离接班时间还有15分钟,宋诗飞医生跨进了兵团医院急救中心大门。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他特意提了一兜水果和糖。"过年了嘛!"宋诗飞边说边给值班医生和护士分发。  相似文献   
50.
我的兵团梦     
正我的小学同学严玉林和刘德才比我大两三岁。1966年毕业时,国家号召支边,他俩报了名,来了新疆。几年后,他们回家探亲,说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着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石河子。那时我还小,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觉得兵团很气派。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兵团人是干大事的,我羡慕他们,从此有了一个莫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