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所谓“80后”,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生长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形成了不同于他们先辈的性格和心理特征。随着大批“80后”乃至“90后”青年步入部队,他们正逐渐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力量。如何把握“80后”官兵(包括“90后”官兵)的特殊心态和衍生的心理现象,实施有效的管理教育,以及充分挖掘这一群体的内在潜能,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2.
警惕“消极保安全”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段剧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团长李云龙为了提高部队跟鬼子拼刺刀的本领,让战士们以木棍当刺刀一对一练习拼杀。在出现人员受伤、有人担心会出事的情况下,李云龙仍然坚决主张继续训练。一时间,训练场上战士们生龙活虎,杀声震天。其后,这支从严训练的英勇团队,在同素以拼刺刀见长的鬼子短兵相接时,大获全胜。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同凶恶强大的敌人屡次交手中,我军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在战争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就是最大的安全。为此,着眼于战争,一切从战争出发,就成了战争年代我军军事思维的最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3.
新中国国防建设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国防建设指导理论也经历了60年的发展创新。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指导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防建设在回答时代课题、应对环境挑战中向前发展;其中所蕴涵的求实风格、和平取向、整体观念、创新思维,是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在国防建设中始终坚持观照全局的战略思维、全民国防的优良传统、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是其留给我们的深刻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4.
张胜 《环球军事》2008,(6):8-1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即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在这次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战略性转变当中,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和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发挥了无形而又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对于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张胜在其新著《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中首次作了详尽的披露——  相似文献   
145.
华丽 《环球军事》2008,(22):62-63
“窒息弹”,并不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新式武器,但却始终披着种神秘的外衣。今年上半年,英军在阿富汗对塔利班武装人员发射窒息弹是它的最近一次现身。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以来,窒息弹已经在越南战争、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使用过,但由于杀伤力巨大,杀伤效果“太残忍”,受到《日内瓦公约》明文禁止。那么,“窒息弹”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武器呢?要想回答这一问题,还得先从“燃料空气炸药”谈起。  相似文献   
146.
自新中国成立至中美两国建交的30年间,两国特别是两军的关系可以用“针尖对麦芒”来形容。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中美两军间的关系亦显现出积极的发展迹象,尤其是步入新世纪后,两国间的军事关系虽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两军务实合作的空间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7.
核生化恐怖事件规律的探索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矛盾、社会经济矛盾和意识形态冲突不断加剧,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明显改变.非传统威胁凸显.核生化恐怖威胁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危害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主要恐怖形式。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揭开了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实施恐怖袭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8.
“信息保障”(information assur ance,IA)概念是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的,后经多次修改、完善,已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就其本质来说,信息保障是一种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防护性行为,是信息安全在当前信息时代的新发展。信息保障的对象是信息以及处理、管理、存储、传输信息的信息系统;目的是采取技术、管理等综合性手段,使信息和信息系统具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在遭受攻击后的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149.
陈平  新萍  陈利 《兵团建设》2008,(9):55-56
不久前,兵团办公厅领导收到一封珍贵的来信。写信人蔺文茂曾在上世纪50年代任张仲瀚的警卫员,"文革"之前被派往河西走廊支援酒泉钢铁厂建设。他寄来4万多字的回忆录《在张仲瀚政委身边工作的日子》,并附张仲瀚的两件亲笔信和照片。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