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小波系数的分布规律和统计特性,分析了各种小波系数对恢复图象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基于小波变换的图象数据压缩提供了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32.
针对Turbo码编码中应用的RSC编码器盲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反向验证的方法,对其参数进行识别分析。通过对RSC编码器参数进行遍历估计,重新输入码字序列,将得到的码字序列与原来的输出序列进行对比,找出最优的参数组合,完成对RSC编码参数的识别。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对RSC编码器的参数识别,特别在误码率为0.3时,依然能够达到识别效果,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33.
与数据指挥相比,语音指挥在战术环境中优势明显。但因战术条件下地理环境复杂、电磁环境恶劣、通信信道速率低等原因影响了其指挥效能的发挥。通过对语音指挥现状分析,提出面向战术环境特别是窄信道条件下语音指挥的总体设想,并给出提升战术环境下语音指挥能力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针对近地卫星数传时的信道时变性和严重的Ka频段雨衰现象,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链路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编码调制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链路的数据吞吐量。提出了近地卫星Ka频段数传链路ACM模式设计方法,在降雨环境下建立Ka频段数传链路模型,根据信道状况确定ACM选用模式;采用基于导频符号的最大似然信噪比估计算法结合移动平均的平滑方法实现信道估计,有效地减小了估计值的波动。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采用提出的卫星数传链路ACM模式设计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同时获取较高的数据吞吐量。  相似文献   
35.
描述了信道容量的一般概念 ,具体就波形信道 ,连续信道及离散输入连续输出无记忆信道进行了分析 ,分别导出了它们的信道容量公式。结合几种常见的多进制多维调制技术MPSK、MQAM、L正交信号及其星座分析 ,给出了它们信道容量的Monte Carlo模拟以及数值积分模拟 ,同时分析了由于信号集扩展而带来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36.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成测试数据是软件测试的主要过程,将遗传算法引入到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中,重点介绍其生成过程,并对遗传操作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算法的过早收敛性.最后构建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数据生成模型.并用实例证明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37.
EHW实现过程中VHDL程序自动生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在基于FPGA的EHW内进化实验中特定格式的染色体编码表示和相应的VHDL程序自动生成的基本概念,制定了具体规则和方法,奠定了硬件进化及评估过程实现全自动运行的基础,并对自动生成的结果予以实际验证。该方法能在使用不同的FPGA芯片作为演化载体时,避免对不同的数据流进行格式分析,以便在通用的EDA环境中,直接实现以二进制数串表示的染色体自动处理和相关配置文件的形成。按此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某些固定类型FPGA芯片的依赖,有助于建立方便、实用的EHW环境。  相似文献   
38.
文中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网络的,对丢包具有鲁棒性的语音编码算法——iLBC。iLBC在编码时先进行LPC分析,然后对LPC残差信号采用自适应码本编码,这个自适应码本与传统的CELP算法中的自适应码本不同,没有利用语音帧之间的相关性,使得iLBC算法对丢包具有鲁棒性;解码时如果有语音包丢失,则采用丢包隐藏(PLC)算法。介绍了iLBC编解码算法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iLBC的自适应码本编码方式以及丢包隐藏算法(PLC);比较了在丢包率相同的情况下,iLBC和ITU-T G.729A的MOS分,结果表明,iLBC更适合于有丢包的网络。  相似文献   
39.
基于我国自主射频识别空中接口协议GJB 7377.1-2011,提出了一种对时钟偏差不敏感的无源RFID标签编解码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时钟频率偏差、计数误差、分频误差等对编解码的影响,推导出了标签正确编解码所需的时钟约束条件,并得到了标签编解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编解码算法对标签时钟精度要求较低,只要时钟频率大于1.60 MHz,即可满足要求,大大降低了硬件实现的难度和复杂度,与同类实现方式相比,功耗降低了近50%。  相似文献   
40.
提出一种编码感知的机会路由算法——CAR.它利用机会传输增加编码机会,并通过引入一系列参数衡量"机会"好坏,创造性地解决了交叉数据流下机会路由转发节点的选取问题,解决了流间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算法结合时数据包上下跳节点"已知"与"未知"的矛盾.CAR算法能够最大化每次编码传输中原始数据包的个数,仿真表明,它能够显著提高可靠传输协议以及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通过机会传输实现多用户分集,可显著增加流间网络编码机会,引入的转发延时也可增加流间网络编码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