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介绍了以386型微机为核心,由微压差传感器、传感器平衡及实时标定装置、直流放大器、A/D转换器、站位控制电路构成的实验室用模型水压场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52.
C3I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适合于用Petri网来描述其异步,并发行的,而且C3I系统是一个时间准则系统,文中提出的区间着色Petri网非常适合于分析其严格时限,并给出计算时延上(下)界的算法。  相似文献   
253.
介绍了防空C3I时分多址网络仿真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254.
系统的互操作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明了确保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介绍了有关互操作性的标准及互操作性的鉴别与测试,并提出了确保互操作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55.
陆军防空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已作为防空作战效能“倍增器”列入国家军装武器发展规划,并在近期可能交付防空部队使用。这一新装备、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引起防空作战指挥的变化。在分析防空兵指挥自动化对防空作战指挥影响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防空兵自动化指挥的防空作战效能和防空兵指挥自动化需迫切解决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56.
本文首先介绍单片机控制的指挥仪航路产生系统的原理及组成,重点讨论了目标现在点坐标由数字量到指挥仪所需要的模拟信号的转换方法,最后对该系统的误差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7.
粉喷桩技术作为一种软基加固方法,以其高强度、较小的变形特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围海造田等工程软土地基的加固。但在防洪堤防工程中的应用刚刚开始,文中通过对此技术在堤防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的介绍,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以便其更好地在市政、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5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飞机备件需求预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领域。首先探讨了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模型的学习和预测机制,分析其中三个重要参数对算法的影响规律,得出一套定性的参数选择方法,然后将支持向量机引入到装备综合保障分析之中,构建了飞机备件智能预测模型,并对某型军用飞机备件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备件需求预测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9.
As a consequence of intervention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force ratio for counterinsurgency (COIN) has come under increased scrutiny. Reduced to its essence, the issue is simply, ‘How many troops does it take to get the job done?’ This answer has been sought by the US military, academia, and think tanks.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sponses, culminating in several ‘plug-and-play’ equations for minimum force ratios in COIN operations. Due to the impossibility of determining precisely how many insurgent forces there are, it has become common to base force ratios on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In the realm of policy, the question above is posed as, ‘How many of our troops does it take to get the job done?’  相似文献   
260.
This article seeks to elucidate the concept of nuclear learning. It explores both the “nuclear” and the “learning” aspects of the concept. On the nuclear side,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learning basic facts about nuclear arms and drawing inferences about the larger implications of those facts. On the learning side, it discusses three issues: whether to use the term in a normative or value-neutral mann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earning that leads to a change in means versus learning that leads to a re-evaluation of ends; and whether learning only takes place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s or whether there can also be learning by collective entities. The article argues there is no universal best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and that the particular concept of learning that should be employed depends on the goals of the analyst. If the goal is to reduce the chances of nuclear war, however, one type of learning that will be important to consider is whether there is shared, cross-national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