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11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针对当前统计模型对弱机动或非机动目标跟踪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当前统计模型与匀速模型的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可在线修正当前统计模型的加速度极限值,调整过程噪声方差,提高了当前统计模型的自适应性。同时,通过在常规匀速模型中引入机动检测机制,抑制了常规匀速模型对机动目标跟踪的滤波发散,通过引入强跟踪算法,增强了模型对目标突发机动的自适应跟踪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发挥了当前统计模型和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优势,对强机动和弱机动目标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2.
基于风险理论提出一种面向不同目标探测任务的传感器调度方法.将主动传感器辐射被截获风险和目标探测风险结合起来,建立一般目标探测框架下的传感器最小风险调度模型.分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和目标威胁等级评估三种情况将传感器最小风险调度模型具体化,给出不同情况下目标探测风险值的计算方法.针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思想、反向学习和... 相似文献
213.
Gabor变换和K-means算法是最为常用的纹理分析方法。然而,采用Gabor变换得到的纹理特征向量具有较高的维数,影响算法的运行效率;K-means算法也易受初始类中心的影响而导致分类精度下降。因此,通过Relief算法对采用Gabor变换所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选择,得到合适的纹理特征子集。进一步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K-means算法的聚类中心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纹理识别精度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所需用到的纹理特征向量的维数相对于原始特征集有大幅降低,较之基本的K-means算法,纹理识别的精度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14.
215.
小波网络为非线性系统辨识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用于小波网络学习的进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结合生物免疫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引入基于免疫算法的小波网络。该算法中抗体通过浓度相互作用的机制来促进或抑制抗体的生成,借此保持抗体的多样性,并产生了高亲和力的抗体对种群进行不断的更新,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最后,把基于免疫算法的小波网络用于一个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标准实例中,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6.
直接将绝对相位差引入距离方程和多普勒方程答解地面点坐标,称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直接算法。利用引入含有合理误差的模拟InSAR像坐标、绝对相位差和相应的轨道参数作为起算数据,求得含有误差的地面点坐标,实现了InSAR直接算法的几何精度分析。为了把基线长度和姿态的误差引入轨道空间位置,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直接算法与经典算法精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17.
一类极小能控制与广义样条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由一般微分方程确定的时不变线性系统的一类极小能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引入降阶逆向系统揭示了原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是由某个积分-微分算子联系着的,并利用该算子建立了极小能控制与广义样条的联系;然后在对于输出端的一类较广泛的约束条件下,导出了其输出空间与文[1]的输出空间具有类似的构造性质,从而建立了与文[1]类似的投影公式与递推公式。 相似文献
218.
针对特定区域覆盖并密集重访的卫星星座优化设计问题,采用回归轨道和共星下点轨迹星座的设计方案,提出特定区域内重点地区权值排序覆盖并融合遗传蚁群算法优化求解卫星星座轨道参数的方法。分析区域覆盖星座的设计需求,建立回归轨道覆盖区域模型,利用遗传蚁群算法计算出最优轨道根数,使用共星下点轨迹星座求解算法求出所有星座参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星座满足对于区域目标的覆盖时间和重访次数需求,并对重要地点按照权值排序进行了侧重性覆盖和重访,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