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疆的双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喀什地区12所中学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教材的使用状况、双语课堂教学情况及汉语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汉语学习热情及自我认可度较高、学习期望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合理的教材及合格的双语教师、汉语学习的学校和家庭语言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本研究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教师的课程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内在依据和基础,它是通过教学行为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160名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课程观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对教师课程观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培训次数也只是对教师课程本质观影响较显著,对教师的目标观、内容观、实施观、评价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兵团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其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阐述了兵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推进兵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领悟社会支持(PASS)问卷和总体幸福感(PGWB)量表,对新疆地区部分中学的1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中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其它支持和社会总支持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及各因子、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以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总体幸福感中的对健康的担心这一因子与社会支持和各因子(其他支持除外)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其他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及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P〈0.05)。结论:中学生的性别、家庭类型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且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5.
中国在全球率先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总体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将呈现出缓慢的复苏,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面对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相似文献   
46.
强化社会管理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危机管理具有危机文化素质培育、信息收集与反馈、社会动员、危机心理救治等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体的途径来实现这些功能,又通过相应的机制作用于社会稳定。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就要防范和处置社会危机,就需要全民清醒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管理中的社会稳定功能,并对这些功能进行深入挖掘,立足实践探求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7.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科,如何教好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是作者长期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提出作文的八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培养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Despite the burgeoning literature on Russia’s renewed power politics,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act that US reactions towards Russia’s military interventions were all but coherent. The USA has chosen weak measures in Georgia in 2008 (shaming) compared to its assertive response in Ukraine in 2014 (sanctions, hard deterrence).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neorealist, liberal and constructivist theories for the variation in US reactions towards Russian interventions in Georgia and Ukraine. Our argument is that the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explains the cases best as it highlights the power and communality of normative assessments. The Ukraine crisis was perceived by the USA as a violation of core international norms, especially the non-use of force and 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ial integrity. Relevant international norm carriers shared this assessment of the conflict. In contrast, the perception of the Georgian war centred on the issue of democracy promotion. While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aim of US foreign policy, it does not summon the same normative importance as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Furthermore, the perception of the Georgian war remained contested among Western allies, which decreased the communality of the normative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50.
职校的分层教学是根据职校教育的现状、针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上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中职学生都能在其已有基础上很好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在职校数学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对学生自身状况的分析、做好中职学生的层次划分、不同备课目标的制定、不同课堂教学的设计、不同层次联系的布置、课后分层辅导的制定、评价等环节,更能展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中职学生个性化教育有所帮助,同时,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改善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形,增强学生在数学中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