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2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PMC) are extensively been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Various natural fibers have emerged as potential replacements to synthetic fibers as reinforcing materials composites owing to their fairly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low cost, environment friendliness and biodegradability.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constituents of composites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is a tedious task for a designer/engineer. Impact loading has emerged as the serious threat for the composites used in structural or secondary structural application and demands the usage of appropriate fiber and matrix combination to enhance the energy absorption and mitigate the failur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explore the composite with various fiber and matrix combination used for impact applications, identify the gap in the literature and suggest the potential naturally available fiber and matrix combination of composites for future work in the field of impact loading. The novelty of the present study lies in exploring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ly available fiber and matrix combination which can help in better energy absorption and mitigate the failure when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 attributes decision making (MADM) tools is demonstrated for selection of fiber and matrix materials which can serve as a benchmark study for the researcher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72.
173.
为了解决驾驶训练中乘员操纵动作难以保留和再现,而无法进行深入分析的不足,提出了用操纵件位移数据记录乘员动作,用状态变化矩阵描述动作过程,用驾驶规则中规定的动作时序特征识别乘员特定操作动作等一系列新方法,实现了车辆驾驶动作的数字化记录、智能化识别和自动化评估。 相似文献
174.
基于子结构思想,通过对框架结构中子结构的边界施加虚拟的数值支座,限制子结构边界的位移,把子结构从整体结构中隔离出来.运用提出的模态柔度曲率差方法对予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识别,不论对单一位置损伤,还是多种共存的损伤,均具有损伤定位的能力,并能定性反映损伤程度.与已有的柔度差、柔... 相似文献
175.
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执行算法——换顶算法,对无向图权值矩阵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通过交换顶点来寻找一条较优Hamilton圈。在整个过程中,权值矩阵的上三角数据为有效数据,只需要按一定的顶点交换规则对这部分数据进行调整就可以达到优化Hamilton圈的目的。提出了交换规则的思想,且通过选择适当的规则,先判定可行性再执行交换算法,节省了大量的运算时间,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性。该算法也适用于Hamilton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6.
代数免疫度是布尔函数的一个重要密码学指标.给出了具有最大代数免疫度的偶数元旋转对称布尔函数的两种构造方法.进一步地,研究了特殊情形时所构造的旋转对称布尔函数的非线性度,当n≥18时,构造3得到的MAI旋转对称布尔函数的非线性度优于已知构造的偶数元MAI旋转对称布尔函数的非线性度. 相似文献
177.
柔性结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了获得结构的最佳动力学性能,在主动振动控制中作动器或传感器位置优化成为关键。基于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在状态空间利用系统可控和可观Gramian矩阵考虑结构剩余模态的影响,推导一种新的作动器/传感器优化准则。根据优化准则结合非线性整数规划遗传算法对作动器的位置进行配置。以悬臂板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状态反馈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研究悬臂板的振动控制效果。与其他配置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8.
传统的判断矩阵调整方法计算得到的权重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判断矩阵的信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权重的判断矩阵调整方法.该方法根据权重的性质,构造完全一致矩阵,利用AdaGrad最速下降法对矩阵进行拟合,使该矩阵相对于原始判断矩阵的总改变量最小,以其对应的权重作为矩阵的计算结果.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权重对原始判断信息的保留度更高,且不需要反复进行矩阵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9.
多轴随机激励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轴随机激励的控制问题 ,从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假定出发 ,研究了均衡控制算法、驱动谱矩阵模拟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多轴随机激励的闭环控制算法 ,仿真运算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文章最后给出了控制系统软件与硬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0.
针对当前防空系统模型的构建和评估偏向于定性处理以及仅考虑其结构特性而忽视了系统中目标与关系自身属性的问题,在分析现有模型与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邻接矩阵的防空系统模型,定义了能力评估向量,采用目标对体系能力贡献程度的目标价值综合评价方法,并引用Pareto占优中等级前沿和拥挤距离的思想提出了目标等级和目标离散度的概念,形成了非劣性价值排序算法,同时使用加权以及性价比方法和其他网络评估方法排序,采用自身设计以及随机生成案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邻接矩阵的防空系统模型以及价值排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