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篇
  3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结构形状是影响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在机器人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合理提出一些基本假设后,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离散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附近流场的控制方程,并用SIMPLE算法求解,得到了7种不同形状的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所受的差压驱动力及其周围的流场信息,并对这几种结构的CFD特性作了比较。最后综合空化条件、驱动力、腔内有效体积和加工难度等因素,确定了上游半球形结构为设计形状。  相似文献   
23.
针对战术通信网络仿真的实际需求,在分析现有通信业务量建模方法基础上,基于吸引系数法和泊松流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战术通信网络仿真的通信业务量建模方法。该方法依据泊松流模型构建了指挥机构生成通信业务总量模型,根据指挥机构两两之间通信业务量大小关系建立了吸引系数矩阵,依据吸引系数占比将指挥机构生成通信业务总量分配至接收用户,最后引入了不同作战阶段通信业务量强度繁忙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生成指挥机构通信业务量,较好满足战术通信网络仿真需求。  相似文献   
24.
25.
针对蒸汽加热在弹丸装药倒空中存在污染环境、装药适用范围小、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电磁感应加热弹丸装药倒空技术.分析了感应加热倒药方法的工作原理,构建了感应制热器的数学模型,基于磁热顺序耦合方法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感应加热弹丸装药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电磁场和温度场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时刻下弹丸装药不同位置的电磁场和温度场分...  相似文献   
26.
27.
采用ADAMS和ANSYS软件,对某手枪的压杆和扳机簧做柔性化处理,根据该手枪射击过程的实际受力关系施加载荷和约束,设置仿真参数,建立该手枪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手枪自动机构的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上述刚柔耦合模型可以全面准确仿真某手枪自动机的动力学特征,为该手枪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从垂直腔激光器阵列到光纤阵列的高效耦合一直是高速有源光缆制备过程中的挑战.基于界面光波传输的相位匹配,根据界面的折射率的分布及波动传输方程,设计了41 °转向角度的微反射镜.基于各向异性晶体蚀刻仿真,得到具有特定晶体取向的硅基微结构.在研究制备工艺的方法中,通过在含异丙醇有机添加剂的氢氧化钾溶液中硅各向异性湿法蚀刻制备...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设计了一款18-40GHz超宽带耦合放大组件。该组件对接收的超宽带信号进行补偿放大,又可以完成耦合两个定点自检信号输入进行组件自检。组件主要组成部分包含耦合器、放大器和用于增益调节的衰减器。搭建了ADS仿真模型验证电路,并制作了实物。实测该耦合放大组件直通端增益直通端增24.1~26.5dB,平坦度≤±1.5dB,噪声系数≤4.5dB,输出P-1≥11dBm,耦合端增益0.5~1dB(26.5GHz±50MHz;24GHz±50MHz),驻波≤1.7,满足技术要求。该组件用于毫米波增益补偿和监测,实现了100%国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0.
推进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军队和地方系统跨组织质量管理合力,以此为目标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针对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只考虑测算子系统内各个指标对整体有效程度,忽略了指标之间、指标与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对整体耦合效应产生影响的问题,采用可持续发展系统(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SDS)协调发展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的方法,在计算耦合度时将各子系统指标受其他子系统的总影响纳入其中,更加科学全面地测量整体耦合协调程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