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虚拟加工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建立了虚拟加工过程来对实际加工状况进行仿真,从而在零件正式生产之前就能预见和评估其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文中还介绍了虚拟加工过程的结构、建模技术和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22.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三维动态图形快速生成与处理的算法,能适应机器人实时仿真的要求。算法包括几何体定义、变换、隐藏线消除和动画技术等内容。本算法使用Turbo-Pascal语言在IBM-PC机上运行通过。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一个在 PC 机上运行的模拟系统,可以用来对一般的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进行功能模拟和时序分析,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系统模拟;(2)软、硬件同时模拟。本文介绍了模拟系统的基本组成,讨论了元件模型的建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拟算法。  相似文献   
24.
讨论了一个人机瞄系统的非线性分析设计。首先建立了人机瞄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然后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利用状态反馈,完全抵消了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实现了系统输入-输出的严格线性关系和解耦控制,再利用线性系统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极点配置,使系统具有希望的跟踪性能,最后提出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5.
FE 模态计算中对螺栓联接结构的合理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模态计算中螺栓联接结构的几种建模方法;对螺栓联接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合理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本文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的直接建模方法,能方便地确定了三参数经验公式N(S-S_0)~m=D中的三个参数S_0,m和D,从而为工程上广泛利用三参数经验公式拟合S-N曲线试验数据提供了一个较新的方法。算例表明,本方法简单、实用、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7.
柔性制造系统多任务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对FMS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针对我国在FMS可靠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FMS多任务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面可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8.
指出了研究新型功率放大器的意义,提出了单片机控制的PWM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思想,在对PWM功率放大器进行建模的基础上,设计了电流调节器,给出了数字控制算法,实现了单片机控制。PWM功率放大器的研究将为伺服系统的数字化提供新思路,为提高伺服系统的技术性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The tensile behaviour of near α Ti3Al2.5 V alloy, conceived for applications in 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s characterized from quasi-static to high strain rates. The material is found to present noticeabl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The dynamic true strain rate in the necking cross-section reaches values up to ten times higher than the nominal strain rate.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beyond necking the dynamic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present limited rate depend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of the dynamic tensile tests. The model predicts the experimentally macroscopic force-time response, tru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effective strain rate evolution with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