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This article uses a novel database of 1,625 posthumously published biographies of members of two Islamist militant organizations (Lashkar-e-Taiba (LeT) and Hizb-ul-Mujahideen (HM)), all of whom were killed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militant attacks. In general, each biography provides data on the militant’s birthplace, education,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n this database is a full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ose of previous databases assembled from militant biographies. While the sample of militants in this database is the product of multiple selection effects, analysis of the database undermines many common myths about Pakistani militants and casts doubt on current policy approaches to mitigating Islamist militancy in Pakistan.  相似文献   
912.
Over seven years after the 11 September 2001 attacks on the United States, Afghanistan is agai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headlines, faced with a brutal insurgency and a resurgent Taliban. Many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attribute the instability in Afghanistan to a terrorist sanctuary in the neighboring Federally Administered Tribal Areas (FATA). Pakistan has attempted to eliminate this sanctuary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armed for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akistani strategy has failed to achieve its desired results because of local tribal norms, the weak nature of previous agreements, military units ill-equipped for a counterinsurgency and counterterrorism role, as well as ideological fissures in the Pakistani establishment. Afterward,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alition forces should pursue their strategy remaining cognizant of local tribal norms, step up training efforts for Pakistani forces,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tribal areas, and cultivate options for eliminating the FATA sanctuary through covert means.  相似文献   
913.
基于元模型的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基于可执行模型的评估方法是体系结构领域研究的两个热点,但当前的研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文章基于DoDAF2.0提出的元模型数据(Meta-Model Data,DM2),将元模型的思想和基于可执行模型的评估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基于DM2的逻辑数据与可执行模型各构建要素的对应关系,构建了基于DM2的逻辑数据模型直接转可执行模型的过程框架,重点研究了如何直接从体系结构底层数据转可执行模型的方法,从而为进行基于元模型的体系结构可执行评估提供模型基础,也为进一步实现体系结构自动化验证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实例验证了文章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4.
一体化联合作战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海战场指挥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面向服务的海战场指挥信息系统构建需求出发,在军事信息服务定义的基础上,利用SOA和P2P设计了海战场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物理框架和功能框架,给出了各框架的组成和结构,并与已有框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的框架更加全面、可靠和灵活,为开展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15.
随着现代战争形式的演变,提升指挥信息系统能力的关键在于信息处理.语义网是一种先进的信息表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机器的信息理解和处理能力.简要介绍了语义网技术的组成和本质能力,并结合美军的研究实例,分析了其在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能力,指出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16.
为科学评价地空导弹火力配系方案,针对不同的地空导弹火力组成体系,采用费效分析方法,结合地空导弹操作使用,首先给出了地空导弹火力配系费效分析步骤,然后分别对火力配系的费用和效能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火力配系费效准则和综合费效比模型,最后通过区域反导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7.
针对目前导弹系统RS-422,RS-485等串行通信总线的误码率测试没有统一、科学、客观的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提出一种基于通信设备内部自身通信验证的误码率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通讯设备的自闭环链路实现收发端口互相校验,以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在多通道串行通信模块的通道之间建立发送-接收链路,基于伪随机码m序列为测试码流,利用统计学中的置信度原理,在保证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前提下,定量地评估通信系统的质量,具备充分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误码率测试.  相似文献   
918.
混合总线网络化ATS可整合多种总线测试仪器/设备功能,发挥不同总线测试平台优势,增强系统灵活性,节约新系统的构建成本.针对靶场测试设备现状,研究了基于网络化测试技术的混合总线ATS构建方法.提出了混合总线网络化ATS硬件结构并设计了利用接口适配器和利用网关设备2种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919.
根据反导预警雷达的预警任务和配置要求,建立带有可调参数的反导预警雷达优化配置模型.首先,给出雷达对弹道覆盖范围的计算方法,并建立X波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优化配置模型.其次,考虑实战中对预警时间和重叠探测区的不同需求,在P波段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的优化配置模型中引入了可调参数,使输出的方案能同时满足对预警时间和重叠探测区的作战需求.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且发现预警时间最大化与重叠探测区最大化不能同时实现,反导作战指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可调参数,输出满足实战需求的雷达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20.
主成分分析在铁谱磨粒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PCA)基本原理与算法,提出了主成分分析用于铁谱磨粒识别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步骤,并通过实例对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铁谱磨粒识别方法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减少铁谱磨粒识别工作量和提高识别准确率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