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创新的前提。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创造新形式、新成果,开辟新境界、新局面,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不能僵化,不能保守,不能主观,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创新的主要障碍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特点是唯上、唯书,不唯实。克服主观主义,防止教条主义,避免思想僵化,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即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83.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客观动力。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大的历史时期,是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时代是一个客观实在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任何思想和理论要想做到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偏离时代发展的轨迹,背离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就将失去活力,甚至失去存在的理由,与时俱进也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条件的产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反…  相似文献   
184.
当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潜艇在上个世纪60世代初期沉没,艇上所有人员无一幸免,海军就开始采取许多措施确保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在总统深潜特别顾问团建议下,深潜救生艇研制计划启动,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得以发展,接下来深潜救生艇“神秘”号(DSRVI)和“阿瓦隆”号(DSRV2)等深潜救援系统的研制成功就源于该计划。  相似文献   
185.
文章总结了突发事件的一般特点,并就此次应对“非典”疫情我国经济动员呈现的不足,提出了提高我国经济动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6.
法德并举 ,大可治国 ,小能齐家。在具有高度政治性和严格组织纪律性的军队里 ,我们强调依法带兵、严格管理的同时 ,也要讲“德治” ,坚持“以德带兵”。  相似文献   
187.
针对西部边疆地区武警部队遂行“反分裂 ,反叛乱”作战任务 ,提出武警机动部队作战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8.
当前我国存在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城镇化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9.
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倾其精力致力于党风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的延安整风,创造性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入了深入探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展了“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理论。  相似文献   
190.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这一重要论述 ,深刻理解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 ,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