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建立完整统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质量评估体系,提出可灵活剪裁的柔性框架来动态地评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框架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时间刻度标记技术,在sink节点聚合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的信息。将信息融合结果近似为真值,利用观测信息与融合结果的数值或语义差异分别评估测量数据和决策信息的准确性。根据信息获取的截止期限和延迟敏感性,分三类描述和建模信息时效性,并通过轻量级的信息获取时间测量法量化。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和增量计算方法,动态地更新评估结果。通过仿真三个目标监测应用场景的信息时效性评估和两个环境监测应用场景的信息准确性评估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仿真结果与信息质量参考基准吻合,表明该框架能够灵活地评估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12.
针对复杂激励条件下的振动控制,对Jiles-atherton模型的磁致伸缩作动器在双层隔振系统中的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以传统滑模控制为基础,提出一种柔性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算法。用正则化方法设计控制器的切换矩阵,建立神经网络权值和柔性映射参数更新学习公式,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双层隔振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中。通过单频、多频及随机信号激励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柔性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13.
片上缓存资源是片上路由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好坏直接关系到片上互联网络的实现复杂度、整体性能及功耗开销。鉴于异步电路的握手工作方式,异步路由器一般采用基于移位寄存器的异步FIFO(First In First Out)实现片上缓冲,这种结构导致了报文传输延迟及数据翻转次数增加。提出一种基于层次位线缓冲的异步FIFO结构,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异步路由器结构。相对于传统异步路由器,新的异步路由器能够有效降低路由器设计的硬件复杂度,减少数据的冗余翻转,降低功耗。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置的情况下,新异步路由器面积降低了39.3%;当异步FIFO深度为8的时候,新异步路由器能够获得41.1%的功耗降低。  相似文献   
214.
赵将  沈悦 《防化研究》2000,(3):28-30
以光气报警器为例介绍了一种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和设计。食品是用PIC16C924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特点是功耗低体积小、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15.
216.
217.
针对阻感负载模型不能精确反映出吸收电容等缓冲器件对复合母排特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复合母排多端口参数矩阵的建模方法。利用该复合母排多端口电路仿真模型,对并联器件的电流不均度以及吸收电容容值对功率器件过电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可指导复合母排优化设计及吸收电容的选型。通过对逆变器系统的仿真和试验,对比了中点电流的频谱,验证了复合母排多端口电路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8.
219.
针对使用中的振动问题,基于ANSYS软件平台建立某大型柔性起竖臂合理的有限元模型,获得其固有振动特性、刚度和强度等设计数据。分析表明,使用中出现的振动现象是由于外载荷频率接近起竖臂一阶固有频率所致,而起竖臂刚度和强度设计整体合理,但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和强度设计偏于保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0.
基于动态能力的中国工业动员基础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能力的中国工业动员基础建设,要立足于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以动态能力为切入点,以弥补工业动员基础长期存在的功能缺位为着力点,强调按照动态能力形成的要求重新配置各组成要素,通过培育资源柔性、技术柔性和组织柔性,使工业动员基础拥有既能快速扩张,也能快速收缩的动态能力。这不仅是解决当前工业动员基础所面临的两难困境的最佳选择,也是在工业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要求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