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针对LOG算子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图像的边缘检测改进LOG算子算法:用二维自适应Wiener滤波代替Gaussian滤波。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含有高斯噪声和乘性噪声的激光雷达图像,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LOG算子的边缘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252.
首先引入时频分析的概念,介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Wigner—Ville分布和连续小波变换的数学表示和性质.其次基于经典检测理论,讨论并比较了它们在高斯白噪声背景下对确知信号的检测问题.最后对它们在自导信号检测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3.
国内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国内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其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给出其应用总结,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4.
介绍一种快速、简捷的汉明码法。该法减少了传统汉明码的设计复杂性和工作量,并缩短了校验时间;特别是对突发性错误有很强的检错、纠错能力。它适用于军工装备有关数字快速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255.
对一种新型的神经网络——GAL(Grow and Learn)神经网络给出一种改进训练算法,与未改进的网络在训练时间、识别时间及识别准确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证明该网络结构简单、隐层节点易调整、运算量小,且识别准确率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256.
FUZZYALGORITHMFORRADARSIGNALPROCESSINGZhuangZhaowen;GuoGuirong(DepartmentofElectronicEngineering,NUDT,Changsha,410073)Abstrac...  相似文献   
257.
本文用不同于既往的研究方法,从对目标运动要素散布的分析入手,较合理地假设了目标的运动,进而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得吊放声纳一次搜潜概率的解析模型。这一模型的突出特点是计算简便、实用性强,各参数的含义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58.
本文以定理的形式提出一个新的组合恒等式。它是在恒虚警算法研究和性能分析中经常遇到的恒等式。对此,文中给出详细的证明。在证明过程中,我们还提出了有关该定理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3个引理和2个推论。  相似文献   
259.
在可视卫星数少于4颗、无法进行传统导航解算的恶劣环境下,导航接收机可利用外部高程气压计提供的高程或者内部守时模块的钟差等信息进行应急辅助定位。在该应急辅助定位工作模式的误差分析中,传统导航定位误差传递模型无法适用。针对此问题,本文在研究三星结合高程、三星结合钟差、双星结合高程钟差等几种应急辅助定位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应急辅助定位误差传递的分析模型,利用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对定位精度的分析,说明根据卫星分布特点可以按照本文方法量化得到伪距测量与辅助信息的精度的最优数量级关系,可以用最小代价实现定位精度的提升。该结论可指导接收机外部辅助器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0.
The United States has multiple nuclear detection initiatives to secure against a terrorist nuclear attack, including the 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 installation of radiation detectors at U.S. border points of entry,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Domestic Nuclear Detection Office (DNDO). The current nuclear detec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falls short of being able to reliably catch fissile nuclear material in transit, specifically shielded Highly Enriched Uranium (HEU) and Plutonium (Pu), both within the US and abroad. Checkpoints at border crossings can be circumvented, and no adequate system is under development to deter the transport of fissile materials. Using nuclear link-budget calculations, we show why a network relying primarily on handhelds, fixed detectors, and portals is not sufficient. We examine the technical, economic, and operational feasibility of a comprehensive national network incorporating in-vehicle detectors to reliably detect and deter the transport of fissile material inside the vehicle it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