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3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拓扑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空间关系,被广泛应用于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中。因此定义一个完备、互斥且可以嵌入到空间查询语言中的命名拓扑关系集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对拓扑关系集合的定义还不能描述那些由点、线或面等不同维几何对象构成的复杂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针对目前拓扑关系研究的不足,引入了混合几何对象的概念,基于OpenGISSQL规范(OpenGISSimpleFeaturesSpecificationforSQL),定义了一个拓扑关系集合:{disjoint,touches,within,crosses,overlaps,contains,equal}。它扩充了OpenGISSQL规范中拓扑关系的定义和范畴,具有完备性和互斥性,为空间查询语言中的拓扑关系的定义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2.
针对在对时变非线性系统进行状态估计以及参数学习时估计误差大、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非线性系统的精确稀疏高斯变分推理的批量状态估计与参数学习方法。基于高斯变分推理提出损失函数,状态估计问题转化为对真实后验近似问题,并引入需要学习的参数。对状态概率分布的参数使用高斯-牛顿式优化器的方法进行迭代更新,利用Stein引理、协方差矩阵的稀疏性及高斯容积方法得到完整的状态估计迭代方案。使用期望最大化学习测量模型的噪声参数,同时引入逆Wishart先验减少测量噪声和离群值对参数学习以及状态估计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无人机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在不加入无人机运动以及测量噪声真实值的情况下,对无人机轨迹能够进行精确的估计,且有效抑制测量噪声和测量离群值对轨迹估计精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基于复杂网络的维修保障力量体系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层级式维修保障力量体系在维修保障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从维修保障力量体系与复杂网络的相似性角度出发,提出用复杂网络理论来研究维修保障力量体系。在对维修保障力量活动过程进行网络化抽象的基础上,建立了维修保障力量网络的拓扑模型,提出了描述维修保障力量网络的特征量。以师维修保障力量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网络拓扑模型,并对该网络结构作了适当改进。通过一系列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网络更有利于维修保障,这为维修保障力量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复杂系统的仿真通常具有高维度、高计算量等特点,代理模型因其明晰的数学表达和良好的计算特性可用于逼近真实系统。加权模型对比单个代理模型来说,其稳定性和适应性更广。不同的代理模型其性能不一,根据特定指标,可以构造最优加权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预测分布以及Kullback-Leibler距离构造各子代理模型之间的离散度,并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构造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与最优子模型的精度相当,同时能提高对真实响应分布的逼近。 相似文献
147.
三值光学计算机的运算请求处理过程缺乏合理、系统的性能评价标准与体系。基于M/M/1、M/M/n、M~X/M/1和M/M~B/1构成的复杂排队系统,构建三值光学计算机的四阶段服务模型,同时建立立即调度和结束时调度两种策略和算法。基于不同排队系统讨论运算请求的接收时间、预处理时间、运算时间和发送时间的计算方法,进而得到最终响应时间。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策略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结束时调度策略明显优于立即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148.
谢美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36(3):36-40
针对非相干背景光辐照二波耦合中参数的最佳匹配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文章通过二波耦合过程进行物理机理分析和数值实验分析,证明了该问题在本质上可归结为一种随机共振现象。其次,从随机共振的角度,研究其中的最佳参数设计问题,给出了一种分布处理的最优参数设计流程。按照该方法,在给定增益要求的情况下,先根据信号光饱和与否来确定晶体长度,最后根据非相干光的比例对增益的影响来确定非相干光的比例。仿真实验表明,经过最佳参数设计后,信号的增益和输出信噪比上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