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3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软件的测试性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但软件测试的代价是巨大的。软件的测试性分析与设计是分析软件测试的复杂性,提高软件测试性的基本方法。本文提出了软件测试性的基本概念、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软件测试性设计的基本思路。这对于高可靠性软件,特别是武器装备软件的设计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组合设计的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实验设计中的组合设计方法应用于软件可靠性测试。分析了组合设计方法在软件可靠性测试用例设计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于组合设计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一般方法。同时指出了利用软件操作剖面信息和失效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以计算机为核心组成一个自动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地调整电机的工作状态,对其数据进行采 集,从而判断电机的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测试精度与效率。重点讨论了自动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其软硬件设 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软件测试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软件测试技术近几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软件的故障模型、白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技术、人工测试技术、可靠性测试技术和测试性设计技术等。以作为对近十几年来软件测试技术发展的总结,还初步的探讨了软件测试技术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混响室工作模式对辐射敏感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外标准中对混响室连续模式辐射敏感度测试方法的缺失,构建了混响室中辐射敏感度测试系统。通过对三种不同军用医疗设备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重复性强的混响室连续模式辐射敏感度测试方法。将混响室两种工作模式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无论连续搅拌采用哪种搅拌速度,对于不同的受试设备,其测试结果均低于步进搅拌模式。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目前雷达模拟器不能满足雷达组网系统调试与模拟测试需求的问题,在分析雷达组网系统测试信息源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纯软件的实现方法,从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信息流3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讨论分析了具体技术实现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仿真实例。系统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该设计满足了雷达组网系统测试对目标和雷达控制灵活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7.
阐述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磁记忆检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形态分析法对不同驱动形式的机器人进行优选。提出了一种适用于150mm管径的螺旋轮式机器人驱动系统,对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和检测单元进行设计,为长输管道磁记忆检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信号处理设备对输入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数字信号处理的角度,论述了采用抗混滤波器进行抗混滤波的必要性.经论证提出了抗混滤波器的设计指标,进行了切比雪夫抗混滤波器的设计计算.最后对实现的抗混滤波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根据雷达性能综合自动检测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套实用的串行数据传输系统,其最大传输速率为1.5×10~5bit/s ,此系统可作为一个通用的串行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传输速率≤1.5×10~5bit/s范围内的其它系统。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首先介绍单片机控制的指挥仪航路产生系统的原理及组成,重点讨论了目标现在点坐标由数字量到指挥仪所需要的模拟信号的转换方法,最后对该系统的误差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