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超短波潜对岸通信和超长波岸对潜通信为基础,概述了激光通信的发展、激光传输的特性、激光器件特性和接收滤光器特性及其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32.
本文构造了集值(S)+型映射之一致极限的广义度,所得结果统一并加强了文献〔1~4〕的相应结果。运用拓扑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满值性定理与某些新的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对 D—N.S.算子类作了进一步探讨,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它们对 Hilbert 空间上有界线性算子的不变子空间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34.
首先讨论了网络计算面临的问题和分布对象计算技术,然后详细讨论了分布对象计算标准——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规范的体系和各个部分.最后,对基于CORBA的分布对象计算的优点及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通过介绍我院在建设校园网过程中的基本做法和初步经验,对网络技术特别是1000M以太网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基于Intel网络设备的千兆校园网解决方案,强调指出:建设先进高效的校园网,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时代军事教育训练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6.
双机空战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矩阵博弈理论、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空战过程,使双机的空中格斗阶段─目标的跟踪、射击、弹道计算及射击效果的评定连续化,并用FORTRAN─77语言编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了F_A、F_B两种飞行的空战,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本程序具有通用性,可对不同种类的飞机及武器系统的性能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一个用于空-空多目标攻击数字仿真的分布式操作系统MTA-OS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组成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8.
作战试验部队是试验鉴定力量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完成装备作战试验的直接载体。美国在装备试验与鉴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陆军实行试验与鉴定的一体化管理,具有独立的作战试验鉴定部门,没有编设专业化的作战试验部队,试验任务主要根据装备的特性选取未来典型用户的作战部队在真实对抗环境中完成。作战试验部队主要参加作战评估、初始作战试验与评价以及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价三个阶段的作战试验,在一体化试验小组的协调下,依托靶场完成试验训练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陆军试验部队的研究,分析了美国陆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发展概况,重点研究了作战试验部队管理体系,并从整个试验与鉴定系统归纳总结作战试验部队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overseas troops 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citizens of host states to fight for their country. The study joins the long-running debate about burden-sharing and free-riding among U.S. allies. Unlike most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we focus on non-material or intangible measures of the underlying concepts. Our dependent variable estimates the proportion of citizens expressing a willingness to fight for their country. Scores at the aggregate-national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 level are shaped by the presence of U.S. military forces, which act as a “tripwire” signaling credible security commitments. This increases opportunities of (non-material) free-riding. We present both b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covering the period 1981–2014 to test this supposi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nce U.S. troop levels reach a certain threshold (between 100 and 500 troops), citizens’ willingness to fight drops significantly. This likely reflects non-material free-riding.  相似文献   
40.
Why did the United States fail to stop Israeli acquis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Existing research argues that patrons such as the U.S. should have an easy time halting proliferation by militarily and economically vulnerable clients. Nevertheless, Israel acquired nuclear weapons with relatively little American opposition. Utilizing extensive primary source research, we argue that problematic intelligence-policy relations hindered U.S. efforts to arrest Israeli proliferation as (1) policymakers often gave mixed guidance to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resulting in (2) limited information on Israeli efforts that reinforced policy ambiguity. The results carry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and intelligence-policy 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