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美军在长期的国防采办实践中,经过不断改革和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防采办政策制度及管理体系,其有益经验和做法具有开创性和引领作用。尤其是自2018年启动重组国防采办组织管理体制以来,美军在国防战略调整的牵引下,先后发布多份新版采办文件,从政策体系、采办程序、业务领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调整,初步形成了“1+6+14”的政策体系架构。本文主要对美军国防采办政策的改革举措、背景及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美军国防采办政策改革的特点规律,试图通过研究美军国防采办改革的动向,探寻信息化条件下国防采办的特点及规律,并结合军队信息化装备采购实际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深化军队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2.
美军是世界上唯一建立战争全域模拟仿真体系的军队,其建模与仿真建设高效管理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军借鉴。本文归纳了美军建模与仿真管理5个方面的特点:高层机构统一领导,专职部门实施管理,以促进协作和共享为重点,规范化管理,模型、数据与服务一体化管理。并针对我军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不广、协作共享不够、数据与服务管理欠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C4ISR体系结构框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C4ISR体系结构框架是一种用于C4ISR系统体系结构开发、描述和集成的统一方法,提供了开发和表述C4ISR系统体系结构的规则、指南和产品描述.详细论述了美国C4ISR体系结构框架的发展历程、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其它国家C4ISR体系结构框架的研究情况以及框架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面向对象仿真方法框架 ,详细说明了它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通过对某型防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和在系统仿真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5.
后勤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队后勤保障指挥决策系统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的中枢,科学合理构 建系统的结构是提高决策系统质量的关键,针对该系统大范围多领域的分布式特征,引入了 化学抽象机对系统结构进行形式化、规范化描述,可以清楚的反映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征, 对后勤"可视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分析当代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论述健全和完善新时期消防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新的消防监督机制的基本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67.
针对当前测试软件中存在的通用性、扩展性和升级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通用ATS软件框架的设计准则,设计了基于数据库与构件技术的通用ATS软件框架,即"框架+数据库+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该结构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解决了ATS软件的通用性、灵活性、可靠性、扩展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建立了基于损伤树的知识表示、知识推理模型及损伤树评估框架,利用损伤树各节点的损伤征兆集,进行装备战场损伤定位,较好地利用了装备专家的领域知识,提高了战场损伤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基于构件技术建设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方法,以适应随需应变和快速开发这一新的作战要求。给出了框架、构件、扩展点等基本概念,提出了基于构件的指控系统框架、业务流程、系统重组方法,讨论了通用构件模型、共享信息模型、流程控制、构件获取和数据服务机制等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探讨了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途径,为发展未来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

Will China's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impact US-China security relations in important ways? One's answer depends on how one views the following: whether or not Chinese leaders believe that they are only now acquiring a secure second strike capability; the scope of coercive power that secure second strike capability provides to conventionally inferior actors; the meaning of China's ‘No First Use’ Doctrine; and the prospects for escalation control in future crises. Applying Cold War theories and tapping Chinese doctrinal writing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China's nuclear modernization program might prove more consequential than is common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