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单片微型计算机、高压电力电容器和控制装置组成新的高压无功确率自动补偿系统。该系统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法解决了电流含大量高次谐波情况下功率因数的检测问题,采用非线性控制技术解决了自动补偿的控制精度问题,因而具有功率因数检测准确、控制精度高、高压真空开关的使用寿命高的特点经实践证明该系统性能优良,工作稳定可靠,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42.
本文对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发生器循环和分级燃烧循环方案进行了分析,求出了各种循环方案的最大室压,给出了室压、推力、燃烧室混合比和喷管出口直径对发动机比冲和系统平衡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平衡参数对效率、涡轮压比和发生器(或预燃室)混合比等设许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43.
本文结合美海军1991~1997财政年度造舰计划叙述和分析了美海军海上力量今后的变化和发展,着重分析了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等几种主要战斗舰艇在2000年左右可能达到的数量。  相似文献   
444.
本文介绍了一种光谱功率仪的原理、硬件结构、软件设计以及主要元器件的性能,给出并分析了实测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光谱功率仪精度高、光谱范围宽,在医学研究、光谱分析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5.
评价模式是核事故应急评价系统的核心.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基地特点的潜艇核事故应急评价模式及参数,并通过假想事故对所建立的评价模式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适合基地的特点,满足核潜艇核事故应急评价的要求.根据所建模式,还编制了一套实用、可靠、灵活、方便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446.
从重要功能产品的确定、维修工作类型的选择和维修工作间隔期的确定3个方面出发,说明了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在船舶核动力装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7.
在分析船舶电站原动机及调速系统静态、动态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原动机及调速系统的混合仿真系统。作为船舶电站模拟装置的一部分,该混合仿真系统能较好地模拟各类柴油发电机组和汽轮发电机组原动机的运行特性,为船舶电站的设计、研制和运行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手段。运行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混合仿真系统仿真度高、功能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8.
有限元法(FEM)适用于电磁场的散射、辐射和透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圆波导斜劈形辐射器的辐射场并计算出圆波导内部场分布,用此方法计算了X波段的辐射场,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在主瓣相当一致,分析表明在C波段圆波导TM01模斜劈形辐射器斜切角为30°时,辐射波束偏离轴向27°~42°,增益为11~14dB,可以作为高功率微波的辐射天线。  相似文献   
449.
电源纹波对相参雷达改善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电源纹波对行波管(TWT)级联发射机放大链引起非线性失真的原因,通过对非线性失真公式进行变换,导出了发射电源纹波与相参雷达MTI改善因子的关系式,给出了衡量电源纹波的参数,为雷达系统设计选择TWT和确定电源纹波参数指标提供了定量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0.
This article argues India 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to move away from “no-first-use” (NFU) as its nuclear weapons employment policy. Since the inception of it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India has claimed NFU as the centerpiece of its nuclear strategy. But India has a history of developing foundational changes to it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before such changes actually occur. For example, the infrastructure of India’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was already being created in the 1950s under the guise of civilian nuclear power. Similarly, the weaponization of India’s program, which did not officially occur until after the 1998 tests, had its genesis in far earlier decisions.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rends in India’s nuclear weapons production complex, its delivery systems, and its command and control complex all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dia is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more flexible employment options, up to and including first use. This article does not argue such a decision has been taken. Rather, it argues the underpinning is in place to allow for a move to more flexible options, perhaps very quickly,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This could occur during crisis or it could occur incrementally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