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71.
We consider queueing systems with multiple classes of customers and heterogeneous servers where customers have the flexibility of being processed by more than one server and servers possess the capability of processing more than one customer class. We provide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se systems under arbitrary customer and server flexibility and for a rich set of control policies that includes customer/server‐specific priority schemes for server and customer selection. We use our models to generate several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 of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exibility, control policies and throughput under varying assumptions for system parameters.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4  相似文献   
272.
Design reliability at the beginning of a product development program is typically low, and development costs can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otal product cost. We consider how to conduct development programs (series of tests and redesigns) for one‐shot systems (which are destroyed at first use or during testing). In rough terms, our aim is to both achieve high final design reliability and spend as little of a fixed budget as possible on development. We employ multiple‐state reliability models. Dynamic programming is used to identify a best test‐and‐redesign strategy and is shown to be presently computationally feasible for at least 5‐state models. Our analysis is flexible enough to allow for the accelerated stress testing needed in the case of ultra‐high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where testing otherwise provides little information on design reliability change.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4  相似文献   
273.
在相关性、平稳性和协整性检验基础上,建立舰船维修工时费率与物价之间的VAR模型,并借助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对模型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物价与舰船维修工时费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互为Granger原因;工时费率会对物价变化产生及时的正向响应,并具有长效性,短期内工时费率受自身惯性的影响较大,随后物价对其影响的贡献率迅速上升,达到与其自身惯性相近的均衡状态;物价对工时费率变化的响应有1 a的时滞,且响应程度相对较小.长期来看,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得工时费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4.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采用不同转速的动态旋流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转速对动态旋流器切向速度、静压以及湍动能的影响。计算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混合物模型。结果表明:转速对动态旋流器切向速度和静压影响非常大,不但影响其数值大小,对其分布趋势也产生明显影响;转速对动态旋流器湍动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旋转栅附近,在转筒后半段转速对湍动能的影响明显弱化,适当提高转速甚至有抑制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5.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的炮兵战斗效果评估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炮兵火力作战的特点规律,分析炮兵战斗效果评估的内容、程序、建模过程和影响因素,运用动态Bayesian网建立炮兵战斗效果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评估专家权重,运用Poly Tree的消息传递算法进行评估网络推理分析,最后结合案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解决了情报信息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动态性等影响战斗效果精确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276.
临近空间飞行器纵向逆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临近空间飞行器无动力滑翔阶段的纵向运动模型,并应用动态逆方法推导了模型的逆系统.系统相对阶等于绕质心运动模型的系统阶数,实现了绕质心运动模型的线性化.为了克服纵向运动模型的隐动态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在内环动态逆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外环最优调节器.仿真结果表明:飞行器纵向逆控制系统可以准确跟踪俯仰角或攻角指令,并对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具有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27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动态环境下,BFSK信号的快速解调算法。该算法基于FFT频率引导和改进的正交锁相环,利用FFT实现对接收信号的快速捕获,利用改进的正交锁相环对接收信号进行动态跟踪。仿真结果表明在高动态环境中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解调BFSK信号。  相似文献   
278.
指挥控制系统网络动态抗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指挥控制系统网络的动态抗毁性,建立了指挥控制系统的多Agent复杂网络抗毁性模型。在模型中,将系统中的每个作战单元看作一个具有自修复能力的Agent;在重点攻击和随机攻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力度指数的攻击策略;引入了网络整体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络动态抗毁性的度量方法。最后利用仿真的方法对指挥控制系统的抗毁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网络节点的自修复能力对于网络保持其性能的时间的长短具有很大影响,对提高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抗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9.
对某型采用格栅舵进行控制的巡飞导弹进行了侧向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对飞行时格栅舵偏转提供的偏航与倾斜控制力进行研究,采用小扰动线性化理论对气动力、气动力矩与运动方程进行了线性化,选取巡飞初始状态为特征点,计算了该状态下各系数的值,建立了侧向扰动运动方程组;由扰动运动方程组分析了自由扰动运动的稳定性和运动特点,求得以舵偏为输入的各偏量传递函数,得到舵阶跃偏转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在该状态下,巡飞导弹具有侧向稳定性,倾斜转弯的机动能力要远远大于侧滑转弯。  相似文献   
280.
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某方向机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基于接触理论的齿轮啮合力、轴承刚度变化和预紧机构的作用。针对3种实际工况,进行动态特性仿真,给出关重件的动态载荷,为该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