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通过对圆筒壁的导热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提出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方法 ,推导出圆筒壁热力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根据此模型得出的潜艇空调热负荷动态计算结果比采用静态负荷计算法更准确 .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控制策略是否正确,以DSPACE为基础搭建了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通过仿真试验平台验证,控制策略符合柴油机冷却系统工作要求,电控阀、传感器、驱动电路等部件工作可靠,节省了研制时间、经费,降低了研制风险。  相似文献   
13.
以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Z-type型并联通道流量分配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通道数、通道截面形状及入口汇流结构对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却通道总流通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再生冷却系统通道数的增加,流量分配不均匀度系数从2.59%降低至0.5%,相同流通面积下增加通道数可以有效提高流量分配的均匀程度。通道截面形状对流量分配不均匀度系数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通道内部流体速度分布及换热面积上。从换热效果看,梯形截面构型要优于矩形构型。入口汇流结构倾斜角有利于流量的均匀性分布。该研究对于再生冷却通道结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一代装甲车辆推进系统热部件散热特点及其冷却系统调控原理,提出了一种单变量多目标数学规划与模糊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该算法将冷却系统抽象为单变量多目标数学规划问题,采用加权的方法将多个目标函数转化为综合目标函数,输入到模糊智能控制器中进行冷却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地解决新型推进系统热源多、目标温度范围广而可调参数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由能理论的统一的相变本构方程可用来预测连续冷却过程中钢材的微观结构和转变体积分数。将该方程镶嵌在商业有限元软件MARC中,对DIN SAE 5140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这表明该统一的相变本构方程为预测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材料的相变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高温燃气与带有平行冷却通道的再生冷却面板之间的三维耦合传热开展了数值研究,其中冷却通道内冷却剂为超临界压力煤油,并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冷却面板构型对耦合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燃气侧壁厚以及冷却通道宽度和高度的增大,燃气侧壁面温度升高,热流密度降低。研究还发现:冷却通道不同壁面传递给煤油的热量占比几乎不随燃气侧壁厚变化,但随冷却通道宽度和高度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气氧/煤油发动机水冷推力室壁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气氧/煤油地面试验发动机的热防护问题,采用非定常三维壁温分布模型为主体的分析模型,对槽道式水冷推力室壁温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燃气流与冷却水流采用一维流动模型计算。应用有限差分方法确定了燃气与室壁的换热热流、推力室壁温分布,给出了壁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讨论了冷却水流量对壁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烧蚀冷却推力室的冷却机理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温度场的主要因素,利用六点中心差分建立了离散数学模型,并对室壁温度响应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烧蚀速率和侵蚀速率等。所得结果可供设计推力室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微型热管在冷却电子组件中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微型热管最大应用功率的概念,给出风速、风温、安装位置和工质充装量等因素对最大应用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并与相同结构铜制散热片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面向下一代舰船电力推进装置的分布式冷却需求,针对复杂情况下系统自重构与自愈控制问题,提出以某型中央冷却系统为控制对象的多智能体自治控制体系。设计各类智能体的个体结构和多智能体的分布式结构,采用智能体联盟和熟人机制对合同网协作模型进行改进,并优化自动任务分配和故障恢复过程中的多智能体协作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央冷却系统原理性装置,建立以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自治控制试验研究平台,对控制系统效能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智能体自治控制体系能够自主地完成系统动态重构和故障恢复控制,使电力推进装置中央冷却系统具备自重构和自愈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