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模糊逻辑的舰船维修经费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多输入、单输出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基于Takagi-Sugeno 模糊规则给出了一种系统预测模型,分别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线性回归方法导出模型参数.利用该模型对舰船维修经费进行了预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22.
地空导弹武器退役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影响武器装备退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各因素的评估模型 ,运用模糊聚类法对地空导弹武器的退役进行了分析 ,为退役决策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3.
滑动聚束SAR系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步进扫描的方式来实现天线照射波束在方位向的扫描,然而该扫描方式会在滑动聚束SAR的成像结果中引入成对回波。为分析该成对回波的形成物理机制,建立滑动聚束SAR步进扫描的数学模型,通过泰勒展开和傅里叶级数分析具体解释了成对回波的成因,并给出了成对回波幅度及位置与步进脉冲控制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论分析和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解释这一现象,并可为滑动聚束SAR的波束扫描系统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维修人员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基于GM-ANP的维修人员保障能力评估模型。采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运用超级决策SD软件辅助计算权重;用灰色聚类评估方法(GM),确定评估样本矩阵和评估灰类,计算灰色评估权矩阵;综合权重和评估权矩阵,得出评估结果。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这种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5.
针对现有任务分配方法在任务点较多时不易解算,且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多无人机系统任务分配方法.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得到的隶属度矩阵对任务点进行初始分配;其次,针对基于空间划分聚类可能造成各UAV任务不均衡的问题,设计任务的局部优化调整规则;最后,结合单旅行商问题,利用Tabu Sea...  相似文献   
26.
针对直接利用时域波形识别中医脉象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AR 模型和 K-L 变换的脉象模糊聚类方法。首先对脉象样本作8阶 AR 模型拟合,模型系数构成样本的特征集,其次采用 K-L 变换对特征集进行了压缩,最后利用 F-PFSR(Fuzzy Pseudo F-Statistic Ratio)聚类法对临床实测的40例脉象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聚类准确率平均为85%。  相似文献   
27.
针对传统自适应极化滤波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迭代步长因子选取困难等问题,采用极化聚类中心估计理论设计了一种快速自适应极化滤波器,实现了对极化雷达回波中的干扰信号逐脉冲地自适应精确对消。滤波器通过距离单元选通获取干扰信号样本,对样本极化聚类中心的直接计算能够快速估计干扰信号在当前脉冲内极化状态,依据干扰输出功率最小原则最终实现快速滤波过程,相比于传统极化滤波算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稳定的干扰抑制性能。仿真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快速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针对现行装甲装备战教比例标准下部队战备和训练任务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K-means聚类分析的战教比例优化决策模型,利用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消除冗余属性,根据各属性重要度确定其指标权值,然后依据分析所得优化决策方案及其影响指标加权数据值,以欧式距离为准则进行定中心K-means聚类。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优化决策模型对于战教比例优化具有较好适应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9.
采用低分子量固态聚碳硅烷(PCS)和乙酰丙酮铝([Al(acac)3])为原料,利用Si-H与[Al(acac)3]之间的交联反应合成适于多孔连续熔融纺丝的聚铝碳硅烷(PACS)。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数均分子量、软化点和组成结构的影响及交联反应程度和可纺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反应程度提高,残余乙酰丙酮基减少,Si-O-Al交联支化结构增多,分子量和软化点增大,可纺性随之下降。当[Al(acac)3]投料比为8wt%时,在370°C下反应4-6h,可得到软化点为206~221°C,Alwt%=0.68%,具有良好可纺性的PACS  相似文献   
30.
液态聚硅烷高温高压合成聚碳硅烷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二甲基硅烷裂解制备的液态聚硅烷(LP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反应终压、Si H键含量、产物产率、软化点、分子量分布及可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终压逐渐增大,产物的分子量与软化点增高,但同时分子量的分散性增大,使可纺性变差。当LPS在高压釜内460℃下反应3~4h,或450℃下反应6~7h时,可以制得软化点约为210~230℃的PCS,其高分子部分含量约5wt%~10wt%,Si H键含量大于0.9,可纺性较好,适合于制备SiC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