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19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跨层攻击具有比单层攻击更强的隐蔽性、更好的攻击效果或更低的攻击成本.为了检测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跨层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攻击检测模型.由于攻击不可避免地会对各协议层的参数造成影响,因此模型从协议层攻防博弈的角度,建立起相应的策略矩阵和支付矩阵,并通过均衡分析得到该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仿真结...  相似文献   
192.
警报关联图:一种网络脆弱性量化评估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基于模型的脆弱性分析技术,攻击图能够识别网络中存在的脆弱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出可能的攻击路径和潜在威胁.论文在攻击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警报关联图的概念,利用攻击图中蕴含的脆弱性先验知识,将实时IDS警报信息映射到攻击路径,动态反映攻击进程和攻击者意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警报关联图的网络脆弱性量化评估方法,通过计算警报关联边的权值对网络脆弱性进行动态分析,这种方法结合了静态的网络脆弱性先验知识和动态变化的攻击者意图,能有效反映网络脆弱性在动态攻击情况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3.
每个布尔函数的代数正规型(ANF)是唯一的,对于研究布尔函数有重要意义.利用Mathematica软件得到了高级加密标准的轮变换(Sbox,ShiftRow和MixColumn的复合)的128个分量函数的代数正规型.每个分量函数都是32元布尔函数,其项数在448 ~ 545,平均为496,远远小于随机32元布尔函数的平均项数231.这表明AES轮变换与随机置换有巨大偏差.得到这些ANF的时间复杂度在一个2GHz的PC机上只用几分钟.该方法优于通过真值表得到ANF的经典算法——其得到128个分量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为0( 128×32 ×232)=0(244).作为应用,利用得到的ANF建立了一轮AES的一个方程系统,并用Cryptominisat 2.9.0进行求解.使用Guess-and-Determine的方法,利用一个已知明密对,可以在PC机上233h内得到全部128比特密钥.  相似文献   
194.
Sosemanuk算法是欧洲eSTREAM计划最终获选的七个算法之一。从比特层面对该算法进行剖析,通过对Serpent1组件S盒、模232加法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研究,找到了关于内部状态的一个方程组,并利用Groebner基方法改进了对Sosemanuk算法基于字的猜测决定攻击。结果表明只需要猜测7个32比特的字就可以完全确定出其余5个32比特的内部状态,其攻击的复杂度为O(2192)。  相似文献   
195.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通过频谱感知来学习频谱环境,从而接入那些没有被主用户占用的频谱空隙。事实上,多种恶意攻击的存在会影响次用户频谱感知的可靠性。只有深入研究恶意攻击策略,才能确保认知无线网络的安全。基于此,研究了一种认知无线网络中的欺骗性干扰策略,即主用户仿冒攻击策略,该攻击策略通过在信道上传输伪造的主用户信号来降低次用户频谱感知的性能。具体来说,将攻击策略问题建模为在线学习问题,并提出基于汤普森采样的攻击策略以实现在探索不确定信道和利用高性能信道间的权衡。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攻击策略相比,提出的攻击策略能更好地通过在线学习优化攻击决策以适应非平稳的认知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196.
ABSTRACT

Cyber attack against Critical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s a developing capability in state arsenals. The onset of this new instrument in national security has implications for conflict thresholds and military ethics. To serve as a legitimate tool of policy, cyber attack must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moral concerns. To test the viability of cyber attack,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cyber ethics. Cyber attack is tested against the criteria of the common good.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the four core components of the common good from a conflict perspective: respect for the person; social wellbeing; peace and security; and solidarity. The fate of these components is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the six key characteristics of cyber attack from a moral standpoint: security; the role or absence of violence; discrimination; proportionality; cyberharm; and the threshold of conflic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mon good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developing state cyber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