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回顾了应用模型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当前三层应用模型的结构及其优势 ,以及如何在windows平台上构建基于这一新的模型的应用 .  相似文献   
382.
A polling system comprising n queues and a single server is considered. Service i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an elevator scheme under the globally gated regime. The problem of arranging the channels to minimize a measure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waiting times is addressed.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4: 605–611, 1997  相似文献   
383.
针对INS/GNSS组合导航仿真中捷联惯导系统陀螺、加速度计信号高精度模拟问题,提出基于实际飞行数据插值的动态轨迹解析生成仿真算法。对转换到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载体姿态、位置和重力场数据进行关于时间的样条函数插值,得到载体坐标系下陀螺角速率、角增量以及加速度计比力积分增量的高精度分段解析表达式。使生成的陀螺、加速度计信号符合载体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反映杆臂效应影响,同时与经事后处理的实测GNSS伪距、伪距率等数据特征保持一致。提出四元数约束插值算法,其可满足四元数解析插值时范数为1的约束限制条件。基于某实际无人机飞行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其完全满足组合导航动态仿真精度要求。该算法也适用于其他高精度高动态导航系统和刚体运动控制仿真中的角运动、线运动传感器信号模拟。  相似文献   
384.
C/SiC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电火花小孔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C/SiC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小孔法表征.基于现有小孔法的不足以及材料的较好电导率,提出了电火花打孔法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残余应力测量流程.进行了不同平整表面样品的残余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电火花打孔法具有较好的区分性,也表明C/SiC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本征残余应力和机加工应力,这说明:C/SiC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材料具有很好的面形稳定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5.
目标高度是空海目标分类的重要特征.机载雷达测高精度不高,特别是对远距离目标的测高精度更差,因而利用机载雷达提供的高度信息进行空海目标分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能有效地利用机载雷达提供的高度信息进行空海目标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卡方分布参数检验的多门限空海目标分类方法.首先,基于假设检验的思想,给出了空海目标分类判别函数,并采用了多门限决策方式;然后,结合统计理论给出了各门限的设置,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最后,讨论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6.
为了在复杂环境下对某飞机的机载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测试和故障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PXI总线技术的测试系统,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实现整机联合测试,也可实现该机载电子设备场外可更换组件的单件测试,实现的I/O单件测试.新的测试系统对原有检测平台进行了合理的借鉴,使得检测程序化、系统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387.
在分析NI-6259模块采样机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Lab Windows/CVI检测28路弹发射信号的方案,并采用了矩阵转换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使发射信号波形更能直观地显示。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能够实时检测火控单体输出的弹发射信号,对提高火控系统的检测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8.
液氧甲烷膨胀循环变推力发动机系统方案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对液氧甲烷膨胀循环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难点和关键技术认识不够清楚,尤其是在大变比推力调节方案方面。基于整个发动机系统,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探讨甲烷膨胀做功能力以及变推力调节方案可行性。分别给出了单涡轮系统方案和双涡轮系统方案,首次给出了不同工况下详细的系统状态参数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甲烷做功能力随室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做功能力随着室压的减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单涡轮和双涡轮系统方案均能够实现大范围推力调节;相比单涡轮方案,双涡轮方案能够更好地保证混合比,且甲烷气体做功能力利用效率更高,氧涡轮和燃料涡轮功率变化范围较窄,涡轮所处环境较为缓和,因此双涡轮系统方案具备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89.
《防务技术》2020,16(1):150-157
A formation model of manned/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V/UAV) collaborative combat can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or theory,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llaborative capability evaluation is basically nonexist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ooperative operations, a new MAV/UAV collaborative combat network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a complex network i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abstract network, the index system and complex network are combined. Then,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ooperative combat network is developed. This method provides assistance for the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V/UAV collaborative combat.  相似文献   
390.
We study an (R, s, S)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with stochastic demand, lost sales, zero lead‐time and a target service level to be satisfied. The system is modeled as a discrete time Markov chain for which we 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to derive exact closed‐form solutions for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on‐hand inventory level at the end of a review period, given the reorder level (s) and order‐up‐to level (S). We then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s for adjacent values of the reorder point that is used in an efficient recursive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rameter values of the (R, s, S) replenishment policy. The algorithm is easy to implement and entails less effort than solving the steady‐state equations for the corresponding Markov model. Point‐of‐use hospital inventory systems shar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ntory system we model, and a case study using real data from such a system shows that with our approach, optimal policies with significant savings in inventory management effort are easily obtained for a large family of i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