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防务技术》2020,16(1):96-106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blast wave of a multilayer composite charge is investigated. A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near-field explosion and far-field propagation of the shock wave of a composite charge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AUTODYN finite element program. Results of the near-field and far-field calculations of the shock wave respectively converge at cell sizes of 0.25–0.5 cm and 1–3 cm. The Euler––flux-corrected transport solver is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the far-field calculation after mapp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shock wave of the composite charge for different initiation mod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itiation mode obviously affects the shock-wave waveform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site charge. Addition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area of the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greatest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multaneous initiation, and the peak pressure of the shock wave exponentially decays, fitting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peak overpressure attenuation under different initiation modes, which is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experi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less than 10%, and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itiation is 56.12% higher than that of central single-point initiation.  相似文献   
42.
为有效解决传统载荷设计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一类飞行器载荷设计的三分段法,即分段刚度、分段质量和分段气动。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逼近飞行器的真实质量分布和气动载荷分布。针对简化飞行器,分别利用三分段法、理论计算法和质量分站法计算其模态参数和截面载荷。结果表明,三分段法和理论计算法在模型参数、计算原理上是一致的,基本可以认为是一种方法,因而它们的模态参数和截面载荷完全吻合;质量分站法所得左、右截面载荷不一致,且相差很大,还不符合真实载荷情况。总之,采用三分段法能够得到较为真实、合理的飞行器截面载荷分布,且工程应用简便,方法合理、可信,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飞行器载荷设计和结构设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43.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测量膜片的形变,决定了计算压力测量环节中电容值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测量膜片形变方程的建立、推导并对压力测量膜片在不同载荷下的形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克服了原有测量膜片形变规律的错误模式.  相似文献   
44.
大型舰船分区消磁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以往舰船消磁系统采用单一消磁电流回路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对某型舰首次提出分区消磁的思想.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所得有关数据和结论对于舰船消磁系统设计、建造及调整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机动管线河流水面铺设牵引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动管线在穿越河流时常采用水面浮运的方式铺设到对岸,铺设过程中,准确计算管线所受拉力是可靠地设计穿越装备、管线安全施工及运行的关键。建立了水面浮运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受力面积的选取方法,利用积分法导出了管线两端拉力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影响拉力的因素。采用3种流速方式分别计算出管线两端的拉力并进行了比较,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水面流速函数计算出的结果比较合适,对铺设设备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撑,对管线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利用CDR-34P差动热分析仪测试Na2SO4·10H2O相变前后的热效应,结合Na2SO4-H2O体系的二元相图,分析相变前后热效应的来源及体系相态、组分的变化;提出无机水合盐相变潜热除来源结晶水脱离外还包括固相物质溶解、溶液浓度梯度变化的热效应的观点;根据上述相变过程计算Na2SO4·10H2O相变潜热,误差仅为2%.  相似文献   
47.
某型巡航导弹靶标主要用于对拦截该弹的反导防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而其在雷达照射下的RCS值是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为研究其RCS值对反导防御系统中的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采用基于高频局部性原理的物理光学法(PO)和等效电磁流法(EEMC) 的综合来计算测量导弹的RCS值,并在改变雷达照射波入射方位角的情况下对该型导弹RCS的相应改变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该型号导弹的RCS图,为评估反导防御系统地基雷达的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介绍一种新型的二维相位解包络算法。该算法的原理是将被解包络的相位作为输入光场,通过光学衍射计算得到其远场衍射光场的光强分布,然后使用相位恢复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一组用于表达连续波面的最佳Zernike多项式参数。此算法的特点在于,结合已成熟的相位恢复算法,波面解包络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可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利用光场衍射计算,可方便地通过对衍射光强的滤波实现对相位噪声的抑制。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针对工程中铁磁物体磁化率难以确定的问题,以单元表面积分铁磁物体感应磁场模型为基础,利用磁场测量值建立了多维磁化率数学优化模型,并运用具有全局多维寻优能力的进化差分算法对多维磁化率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进而确定了铁磁物体的感应磁场分布。最后,设计了空心圆筒磁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获取铁磁物质多维磁化率,还能精确计算铁磁物体的感应磁场分布。  相似文献   
50.
针对现有神经网络加速器在处理稀疏神经网络时存在的数据加载效率低、乘加资源利用率低、输出缓存寻址逻辑复杂等问题,提出了稀疏卷积计算高效数据加载与输出缓存策略。将属于同一输入通道的非零输入特征图像数据和非零权重进行全对全乘累加运算,降低了非零数据配对难度,提高了乘加资源利用率;通过采用输入驻留计算,以及密集型循环加载特征图像数据,大幅减少了数据片外调取次数;优化了输出缓存设计,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存在的输出缓存地址访问争用、存储拥塞等问题。实验表明,与采用类似架构的细粒度脉动加速器相比,在处理单元面积上减少了21.45%;在数据加载速度方面平均提高了117.71%在平均乘法器利用率方面提高了11.25%,达到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