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停产雷达装备维修器材持续保障过程中存在的筹措断供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保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改进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估,利用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存在递归层次时风险因素的评估问题,最后得出装备器材持续保障风险的综合量化值,为提出保障风险规避策略提供数据依据。利用某型雷达器材保障风险评估案例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备器材需求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预测装备器材的需求数量,是装备器材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装备器材计划管理的前提。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装备器材历史消耗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装备器材需求预测模型,并结合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探讨和验证。  相似文献   
53.
挖掘高等数学人文价值,培养大学生探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的人文要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体现数学人文价值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采取以下几种尝试:介绍古今人们对有关数学方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数学;借助数学史料,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开展专题研究,师生共同研讨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数学美”,再现数学的人文价值,为此教师需做好两种形态知识的转化工作,树立新型的数学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54.
燃烧室压力对潜入式喷管喉衬热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燃烧室压力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潜入式喷管热应力影响规律的问题,采用商业流体软件,基于压力求解器,求解了喷管纯气相的流场,确定了燃气温度、压力、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采用有限元软件,依据流场计算的非均布壁面压力与非均布对流换热,求解了燃烧室压力为6 MPa下的潜入式喷管热结构问题;通过地面点火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与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55.
本文用实验方法从频域和时域两个方面研究了涂覆吸波材料目标的电磁散射,结果表明超宽带信号比常规雷达的窄带信号对付涂覆吸波材料目标有10~12dB好处,说明超宽带信号的确具有抗窄带吸波材料的良好能力。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综述现代水面舰船结构的若干进展,从舰船结构材料、结构型式以及舰船生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7.
充电法在复合材料静电测试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GJB2605-96中有关静电衰减性能测试的要求,自制了复合材料静电衰减性能测试装置。用这套测试装置对9种不同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充电法测试材料静电衰减性能时,由于电容效应,测试结果不能正确反映被测材料的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КВΓ-76型锅炉蒸发管束强度计算的分析验算,发现原设计在某些参数的选取上存在明显的误差,导致选材要求过高.经过论证,得出可用普通碳素钢管替代低合金钢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抗超高速撞击多层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证明,以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为防护层、以空心微珠或多孔变密度复合材料为缓冲层、以编织物复合材料为结构层的多层结构复合材料,具有面密度低、抗撞击速度范围宽、抗撞击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llows non-nuclear weapon states (NNWS) to forego safeguards when nuclear material is used in a “non-proscribed military activity,” though no criteria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when NNWS can remove naval nuclear material from safeguards. Though at present, only nuclear-armed states possess nuclear submarines, the global nuclear naval landscape may soon change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Brazil's fledgling program and the possible precedent it would set for other NNWS. A framework is needed to shore up nuclear security and prevent nuclear material diversion from the nuclear naval sector. Proposed and existing nonproliferation frameworks, including a Fissile Material Cut-off Treaty and commitments through the nuclear security summits, are insufficient to close this loophole. A Naval Use Safeguards Agreement (NUSA), modeled after the Additional Protocol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would provide a framework to remove the opacity surrounding nuclear material in the naval sector. Designed for NNWS and encouraged as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for nuclear weapon states, NUSA would explicitly outline those stages in the naval nuclear fuel cycle where safeguards are to be applied and in what context. This viewpoint also further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arge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echnical naval nuclear safeguards sol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