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两年半了,反美武装成为驻伊美军最主要的作战对象.面对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反美武装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分析了伊拉克反美武装军事行动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2.
简要回顾了基于相控阵雷达的三维空间中机动目标建模与自适应跟踪的机理,针对交互多模型算法在其跟踪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滤波发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D分解的交互多模型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地限制交互多模型算法滤波计算过程中的滤波发散的可能性,从而使得IMM算法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63.
作战任务的形式化描述及其过程表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各信息系统一致地理解作战任务的内涵及执行过程,本文对作战任务的形式化描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作战任务概念和组成的基础上,利用八元组结构给出其形式化定义。抽象出作战任务中的三类关系:总体作战任务与具体作战任务间的实例化关系、作战任务与作战行动间纵向的层次结构关系、作战行动间横向的时序逻辑关系。依据作战任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作战任务形式化描述的流程,采用IDEF3模型表示任务的执行过程。通过行为单元与仿真数据的集成,交汇点与仿真规则的映射,进一步讨论了模型的计算机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4.
拟制作战计划的关键是生成作战行动序列.考虑作战行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激烈对抗性,以影响网络分析作战行动和战场态势之间的相互影响,用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敌对双方之间的对抗,建立了基于影响网络和不完全信息多阶段博弈的作战行动序列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结果显示该模型生成的COA更适应于对抗环境.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导弹攻击机动目标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前"统计模型的预测命中点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实时机动检测,并预测了拦截时刻目标的位置。基于预测命中点的结果,推导得到导弹攻击机动目标最优制导方法的解析解。该方法无需提前假设目标机动模式,适用性好。在多个假想的攻击场景下对制导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6.
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是一种有效机动目标跟踪算法,但其性能与模型的选择、个数以及参数有关。Singer模型算法可以实现对机动目标的跟踪,但该算法存在机动频率和过程噪声大小等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利用IMM算法易于结合其他算法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MM-Singer模型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实现Singer模型参数的自适应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单一的Singer模型算法或一般的IMM算法更能有效提高机动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67.
由于计算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滤波协方差阵不对称或负定,从而导致滤波器发散,影响滤波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在机动加速度"当前"统计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Q-R矩阵分解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将协方差阵分解为两个矩阵的乘积,来保证协方差矩阵的正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跟踪机动目标,具有精度高、稳定好、收敛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8.
As US counterinsurgency campaigns draw to a close, doctrine for asymmetric warfare written during the War on Terror has come under heavy criticism. While many have argued that this shift to ‘winning hearts and minds’ is evidenc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taking humanitarianism and nation-building seriously, others argue that a wide gap exists between US counterinsurgency doctrine and the protection of civilians afflicted by conflict. In this article, I show that the latter is true by comparing theories of instrumental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to US doctrine for operational design, stability operations, and counterinsurgency. I argue that these texts treat the people as an object to be manipulated for the achievement of pre-determined self-interested strategic goals rather than members of a community that jointly designs operations to fulfill shared objectives. However, US doctrine does contain communicative elements that, if prioritized, would better support humanitarian and state-building objectives otherwise subordinated in the War on Terror.  相似文献   
169.
针对纯方位跟踪中目标变向变速机动导致方位信息可能出现的非平滑变化,首先推导出观测平台与目标均匀速直航时目标方位变化的准确规律,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法选取了模型参数并设定了阈值的大小,并设计出具体的算法流程,通过仿真计算,对本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位变化规律作为目标机动检测的证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一些特殊的态势下,检测灵敏度不高,并对这些态势时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0.
The success of any humanitarian aid mission is generally measured by the timeliness of critical supplies that are delivered to the affected area. However, a more interesting analysis may b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aid on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 author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delivery of humanitarian aid to a notional region that was decimated by flooding with ships, landing craft and security personnel provided by the US Navy and Marines. While the research effort addressed naval force structur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was: (1) to assess different delivery methods for the aid; and (2) to determine how the aid delivery impacte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To examine both concerns, two simul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 one examining the throughput of aid delive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the other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humanitarian aid eff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