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为了分析和把握防空导弹作战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CEME)态势,分析并建立了防空导弹作战CEME威胁模型;提出了防空导弹作战CEME威胁势概念,从态和势两方面深入分析了防空导弹作战CEME威胁势内涵,建立了防空导弹作战CEME威胁势函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SPA)的防空导弹作战CEME威胁势评估新方法。论文研究对防空导弹作战电磁态势评估和电子对抗进程推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2.
为了真正认清联合机动编队多源信息感知网络的理论价值,按照复杂网络理论的网络连接方式,定性分析了多源信息感知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应用小世界模型(WS)建立了多源信息感知网络价值增益模型,然后进行了实例仿真分析.研究结论对联合机动编队多源信息感知网络的建设与运用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23.
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是新时期解决隐身飞机、弹道导弹威胁的主要手段,通过研究国外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发展状况,总结出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性能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并为我国防空反导一体化多功能雷达系统的发展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724.
建立了主机气囊隔振装置对中姿态响应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系统的对中可控性问题转化为对多元二次函数极值的求解问题,系统的各种故障模式对应不同的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对几种典型故障下系统的对中可控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其分析结论可为气囊隔振系统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等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725.
舰艇编队信息作战视图是该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舰艇编队信息作战任务的需求分析,提出了该作战系统的整体构想,采用基于UML的设计方法,完成舰艇编队作战使命所需完成的任务和行动、作战节点描述,并给出了作战视图的模型产品,为进一步描述整个舰艇编队信息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6.
空战是空军的基本作战手段,研究空间信息支援下的空战效能对明确空军装备的需求,搞好空军装备和航天装备体系的规划论证与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空间信息支援下的我方战斗机空战效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效能评估模型,并利用算例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27.
建筑消防供水系统中,当消防水箱不能满足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给出了稳压增压装置气压罐调节容积及气压罐容积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水枪和喷头实际出水量大于规范中的额定值、工况点的选择和增压水泵的出水量等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8.
在分析低成本防空导弹概念和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成本分解结构和对成本价格的敏感因素,研究了实现低成本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与陆军防空装备体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9.
地空导弹群火力优化分配是对多批空中目标分别选择最有效的地空导弹火力单元进行拦截,形成最佳兵力、兵器使用方案,它是地空导弹武器指控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从研究地空导弹群火力优化分配过程出发,建立了地空导弹拦截适宜性检查模型、射击优先度指标计算模型和火力分配方案优化模型,为仿真地空导弹群火力优化分配过程提供了模型依据。  相似文献   
730.
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及科学概念的形成与人地关系面临的科学和实践困境密切相关,形成了用全球性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研究人地关系整体行为的科学体系。其科学意义来自于提升人地关系研究水平的“系统观”;其现实意义来自系统方法与现代技术集成的方法论。并因此奠定了地球系统科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