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71.
以一种新提出的新型强制式牵制释放系统为例,建立了分析运载火箭缓释放过程中缓释特性的有限元—刚体混合模型。采用刚体模型计算运载火箭的运动,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缓释销的弹塑性大变形接触过程,缓释机构和运载火箭的界面满足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该混合模型采用增量方法进行求解,其可用来分析缓释机构的不同材料、几何形状、尺寸以及摩擦条件对运载火箭的完全释放时间、释放时刻速度以及缓释机构消耗功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2.
分析了外槽轮机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精度对槽轮分度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主动件长度和滚子与轮槽之间的间隙对分度精度影响最大。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导出了精度设计公式并给出一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73.
加速退化试验广泛应用于橡胶密封件等长寿命产品的可靠性评估,试验过程中需要将高应力水平下的试验结果外推到正常应力水平。要获得准确的产品可靠性评估结果,需要保证加速应力下的退化失效机理与正常应力下的退化失效机理一致。基于似然比检验原理,提出加速退化试验机理一致性判别方法及流程。针对失效机理一致与失效机理变化两种场合,提出对数线性及非对数线性两类加速模型,并结合混合效应模型描述产品退化过程。利用似然比检验判断加速模型参数是否变化,完成失效机理一致性判别。仿真算例和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别橡胶密封件失效机理是否变化,并找到失效机理不变的应力水平边界。  相似文献   
274.
以二乙烯基苯和聚硅氧烷为原料经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O-C材料,利用镁金属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还原制备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元素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从而研究利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机理。结果表明,镁金属在还原过程中生成MgO和Mg_2SiO_4等产物,经HCl洗涤后可形成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Si/Si-O-C材料中的单质硅分布于多孔的Si-O-C相中,一定程度上可缓解Si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利用镁金属还原Si-O-C材料制备多孔Si/Si-O-C材料是一种可行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75.
在分析装备采办市场逆向选择的基础上,从军方对军工企业支付合同的设计出发,提出了一种根治装备采办市场逆向选择的可行的可实施机制,该机制对我军建立相关制度、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和根治装备采办市场的逆向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6.
根据新型军事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新教学大纲的特点,阐述了“装甲车辆驾驶”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制定了该课程的试行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案,与以往“装甲车辆驾驶”课程的实施方案、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教学改革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实践证明,这项教学改革是必须的、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7.
针对海洋工程平台的防护吸能和浮力储备需求,设计一种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约束球形浮力芯材吸能结构。为分析其变形损伤特征和能量耗散机理,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研究。通过力学响应特征和损伤破坏模式分析可知,结构吸能设计的关键在于表层和芯材的泊松比匹配。芯材主要通过塑性压缩损伤和剪切断裂破坏吸收能量,而表层吸能则主要通过环向的花瓣形拉伸断裂破坏。研究表明,该型结构单元压缩吸能特性优异,可实现海洋工程结构平台的防护吸能和浮力储备要求。  相似文献   
278.
随着空间事故和失效航天器的增多,地球附近的轨道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在轨服务和太空碎片清除,作为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空间非合作目标捕获近年来成了太空研究领域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针对非合作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捕获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非合作目标进行分类,基于现有的捕获方法介绍了国内外非合作目标捕获技术发展的最新状况,总结了原理方案,分析了捕获方法和关键技术,为我国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79.
针对一体化弹丸出炮口后弹托由与弹体接触到绕弹托质心做六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弹托分段分离运动并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仿真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弹托分离情况,并探讨弹托和弹体气动系数在分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分离马赫数越大,分离轨迹越靠近弹体且分离时间越短,但对地分离横向位移越大。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弹托分离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0.
新型微小管道机器人驱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一种具有"大驱动、快速、长距离运动"综合性能的新型微小管道机器人。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蠕动式爬行方案,主要包括自调节支撑机构、柔性保持机构、软轴驱动机构、卸载机构等,适用于直径为15~20mm的微细管道。在介绍了工作原理及机构组成的基础上,对各机构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虚拟仿真和样机试验表明,机器人能顺利通过曲率半径不小于80mm的弯管,移动速度为8~10mm/s,具有0~90°爬坡能力,可双向移动,其负载能力不小于10N,载重自重比可达6.6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